来源:光明网 2022-03-18 10:07
【百名院士的红色情缘】
光明日报记者 杨舒
“尽管我现在是‘80后’了,我愿意在有生之年尽我所能,为中国的海洋石油事业多做一点工作。”
——曾恒一
南海湛蓝的海面上,一个约莫45层楼高的钢筋铁塔巍然矗立,泛着耀眼的橙色。长114米、宽78米,这个面积相当于一个标准足球场大的海上平台正是我国首座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
作为它的前期研究者与概念设计者,曾恒一怀着蔚蓝的情怀,践行初心使命,将一生都付予了崇高的中国海洋石油事业。
2018年5月18日,曾恒一院士在青少年走进工程院活动中讲课
1956年,曾恒一考入交通大学造船系,随后被分配到上海第708所工作。1961年8月,22岁的他积极要求进步,正式成为一名共产党员。3年后,年仅25岁的曾恒一初担大任,主持设计建造了我国第一艘250立升大型采金船。这艘船的成功建造,成为他的一个“金色”开端。
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海上勘探装备几乎为零。1973年,他主持设计建造了我国第一艘导管架下水大型工程驳船。当时,参考资料奇缺,他和团队一道,对实物模型进行精确试验分析和详细数据计算,一举解决了这一关键难题。
1974年,石油工业部决定建造10条新钻井船。这是中国海洋石油勘探史上划时代的工程,而这一工程正是由曾恒一担任主持的。在大连造船厂,“渤海三号”“渤海五号”“渤海七号”等多艘钻井平台同时开工。曾恒一既是设计主持人,又是驻厂监造代表,在大连,他一待就是整整10年。“渤海五号”“渤海七号”的主要性能达世界先进水平,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为了更好地向深海要能源,曾恒一创新的脚步没有停歇。
1986年,他主持我国渤海第一艘FPSO “渤海友谊号”的设计建造项目,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方法和概念,在世界上首次将大型FPSO用于有严重冰区海域和浅海海域,成功开发了我国第一艘新型单点系泊浮式生产储油轮“渤海友谊号”。1989年7月,“渤海友谊号”圆满完工,2006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船”之一,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他因此被授予“中国工程设计大师”的称号。
以创新的精神去迎接开发深水油田和边际油田的巨大挑战
2001年4月2日, 摄于中国海洋石油工程公司塘沽海上石油平台建造厂 摄影师:侯艺兵、王生生、王志英
我国南海深水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自主研制超深水钻井平台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选择,更是捍卫国家领海主权的重要使命。
2006年,67岁的曾恒一勇担重担,主持了我国第一艘也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第六代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的前期研究与概念设计,首次建立了考虑南海内波流等特殊灾害环境条件的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设计技术体系,创新性地提出针对中国南海环境条件的钻井平台新船型,平台综合技术指标世界领先。如今,“海洋石油981”平台已发现陵水17-2等多个深水大型油气田,为创建“深水大庆”奠定了坚实基础。该平台获2014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集体奖)。
回首多年来的贡献,这位拥有6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说:“科研是一条漫长的道路,而且需要团队协作完成。团队中的领队固然重要,但团队的那些默默付出的‘无名英雄’更加重要。尽管我现在是‘80后’了,但我愿意在有生之年尽我所能,为中国的海洋石油事业多做一点工作。我目前正带领团队积极推进南海深水温差能开发研究、北极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研究、‘绿水西输’工程战略研究,把我们团队这些年轻人带起来,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院士小传:
曾恒一(1939— ),1997年当选为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副总工程师、国家能源深水油气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主任、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作为海洋工程技术领域开拓者之一,1989年被授予“中国工程设计大师”称号,40多年来为我国海洋油气开发工程、重大工程装备设计及深水技术的突破做出了贡献。主持设计的我国第一艘新型单点系泊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并评为“中国十大名船”之一,主持了我国第一艘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的前期研究与概念设计。1961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原文:https://kepu.gmw.cn/2022-03/18/content_355959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