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
陆佑楣:投身三峡这片热土,是光荣更是责任

来源:办公厅宣传与政策研究处   发表时间:2022-04-11

【 字号   】

来源:光明网    2022-04-01 10:44

 

    【百名院士的红色情缘】

 

    光明日报记者 张蕾

 

    “不论道路多曲折,中国共产党一定能带领中国人民走上正确的道路,奔向富强的前景——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坚定信念。”

 

——陆佑楣

 

    到过三峡大坝现场的人,莫不为其场面之壮观、工程之浩大感到震撼。而当你看到这位身材瘦弱、衣着朴素、态度谦和的长者,一定很难相信,他就是鏖战十年、建设三峡工程的领军人物——陆佑楣。

 

    熟悉陆佑楣的人都说,陆佑楣之所以能从普通工程师成长为指挥“千军万马”的领军人物,除了自身的聪颖和勤奋外,更靠务实的作风和谦逊的人品。兼任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副组长后,他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与众多专家合作,为推动三峡工程不辞辛劳、呕心沥血,最终以科学的数据结论使不少专家打消顾虑,在论证报告上郑重签名。

 

01.jpg

陆佑楣、陈厚群:三峡工程讨论经年回访

 

    不过,陆佑楣却将自己定义为一名工程师,“搞了一辈子工程,有幸参加了祖国最大的几个水电站建设,经历了祖国水电事业的黄金时期”。

 

    1934年1月,陆佑楣出生于上海法租界。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陆佑楣11岁时。“国民党把上海管理得一塌糊涂,物价飞涨、民不聊生,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上海的面貌才得以改观,社会上一些乌七八糟的东西被清理干净,人们的思想转变很快,相信中国共产党会领导人民走上光明的道路。”陆佑楣回忆。

 

    1956年,陆佑楣从华东水利学院(现河海大学)毕业,正赶上国家在西部兴建水电站,他被分配到黄河刘家峡水电工程局,参与刘家峡水电站的建设。“年轻时心野得很,一心想去西部有大江大河的地方施展身手,拿来地图一看,甘肃还在中国的中部——其实自己还想走得更远,再艰苦的地方也不怕。”陆佑楣笑言。

 

    作为中国首座百万千瓦级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需要完全自主设计与建造。位于市区的兰州筹备处距离工地还有70多公里,摆在建设者面前的首要任务是修通公路。陆佑楣学的是水力发电,可在实际工作中他什么都干,测量、选线、施工……“铺盖卷和锅碗瓢盆就放在架子车上,道路修到哪儿人就住到哪儿,就这样白手起家,但大家情绪高涨,不喊累也不叫苦。”

 

02.jpg

陆佑楣院士出席中国大坝协会2012年学术年会暨第一届理事会第六次会议

 

    虽然受到 “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政治运动的干扰,刘家峡水电站经历了停工、复工的波折,但是首台机组还是于1969年3月投入运行。次年,陆佑楣受命赴陕西支援“三线”建设,这一去,又是十余年。1983年初,陆佑楣去四川雅砻江二滩水电站参加设计审查会,刚到就接到通知:即刻赴青海组织龙羊峡水电站建设。两年后,在外“东征西战”了近30年的陆佑楣才回到水利电力部,时任部长的钱正英告诉他:“调你来搞三峡工程,负责水利发电部分。”

 

    1993年9月,陆佑楣被国务院任命为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 总经理——那一年,他59岁,换作别人,正该准备退休颐养天年。陆佑楣认为,党和人民将修建跨世纪宏伟工程的重任交给自己,是光荣更是责任,自己所能做的,就是投身三峡这片热土。

 

    1997年11月8日,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实施大江截流。当3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跃起,“龙口”传来现场指挥报告喜讯的声音时,陆佑楣不禁心潮起伏、热泪盈眶。来不及庆祝眼下的胜利,他又马不停蹄地带领2万多三峡建设者,经过5年艰苦卓绝的奋战,创造出再次截流、船闸通航和机组发电的辉煌业绩。

 

    回首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陆佑楣感慨万分:“三峡工程的决策经历了比较长的历史过程,中国共产党充分认识到工程的复杂性,决定把决策报告方案提交到全国人大表决,充分发挥科学、民主的作用,这是一种自信的表现。因此,不论道路多曲折,中国共产党一定能带领中国人民走上正确的道路,奔向富强的前景——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坚定信念。”

 

    院士小传:

 

    陆佑楣(1934— ),水利水电工程专家。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总经理、中国大坝委员会主席等职务。长期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技术和管理工作,先后参与、组织了刘家峡、盐锅峡、石泉、安康、龙羊峡等水电工程的建设;主持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研究和决策了一系列重大工程技术和管理问题。曾获“能源功勋·终身成就人物”奖、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工程成就奖等奖项。195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原文:https://kepu.gmw.cn/2022-04/01/content_35629274.htm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