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上海市中国工程院院士咨询与学术活动中心承办的第28场工程科技论坛--“摩擦学工程科技论坛-润滑应用技术”近日在沪召开,这是中国工程院工程科技论坛首次在上海举行。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院士专门在会上发表书面致辞。他说,在我国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应尽最大努力避免在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中所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新型工业化相对传统工业化而言,新就新在总揽世界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全局,密切结合中国实际,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中国工程院院士翁史烈、谢友柏、薛群基、刘友梅、王玉明、周勤之、黄崇祺等在报告中认为,推广润滑应用技术,对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节约型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特别现实的意义。当前,世界能源有相当部分最终为某种形式的摩擦被消耗,工业发达国家在进行充分的调查后认为,应用现有的知识和技术减少磨损,每年可节约国民生产总值的1%。改善润滑和减少磨损已成为各国工程科技攻关的重大课题之一。近年来,我国工业部门的部分行业在推行润滑应用技术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润滑应用技术是工程科技中的基础技术与应用技术紧密结合的一项技术,是融摩擦磨损理论、油品炼制技术、机械设计、设备故障诊断、应用和维护保养于一体的系统工程。目前,我国在润滑工程技术领域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不小。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中,需要认真借鉴国际上好的经验和总结国内成功经验,跟踪当代工程科技发展前沿,促进我国润滑应用技术的发展。
摩擦学是研究包括与摩擦、磨损和润滑在内的相对运动表面间诸多问题有关理论与应用的一门边缘学科。 它是一个涉及范围非常广大的工程科技领域,与各行各业都有密切的关系。
根据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的统计,在与摩擦、磨损有关方面的花费大约占国民经济增长值的2~7个百分点。我国目前的平均生产水平还比较粗放,如果按5个百分点计算,2003年国民经济的增长值为11694亿,5个百分点就是584.7亿,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而这还是未计入因为减少能源和材料消耗而减少了对环境污染的压力所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
一般认为,人类一次能源大约1/3是消耗于摩擦,如果能够尽力减少无用的摩擦消耗,便可大量节省能源。机械产品的易损零件大部分是由于磨损超过限度而报废和更换的,如果能控制和减少磨损,则既减少设备维修次数和费用,又能节省制造零件及其所需材料的费用。而润滑技术可以降低摩擦阻力和能源消耗,减少由于摩擦和润滑不当而引起的诸多问题,减少表面磨损,延长使用寿命,提高运行质量,降低运行成本,减少环境污染。
可见,重视摩擦学工程科技,推广润滑应用技术,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节约型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特别现实的意义。
本次论坛对于推动我国摩擦学事业的发展,加强润滑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促进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