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期院士沙龙在沪举行

来源:系统管理员   发表时间:2009-06-15

【 字号   】

  主题:中国制造业的展望与振兴
  由上海市中国工程院院士咨询与学术活动中心主办的第十期院士沙龙于2003年9月30日在科学会堂思南楼举行。本次沙龙主题为“中国制造业的展望与振兴”,由黄崇祺院士主持。王威祺、郭重庆、周勤之、张炳炎、潘健生、杨槱、汪耕等8位院士以及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机床厂等单位的10多位专家参加了沙龙。
  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办公室主任李仁涵高级工程师作了“提高和发展我国制造业需要处理好十大关系”的主题报告。报告简要介绍了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历史、取得的成就以及世界各国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并针对我国制造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和发展我国制造业需要处理好的十大关系,这十大关系包括:参与全球竞争与发展民族工业的关系;国有与其他所有制企业的关系;经济高速发展与持续发展的关系;劳动、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关系;科技与经济的关系;高技术与制造业的关系;老中青的关系;高层次人才与实用性人才的关系;跨越式与渐进式发展的关系以及政府、企业行为与社会中介的关系。
  王威祺院士作了“对发展我国精密医疗仪器的一些思考”的发言。专家们就我国制造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专家认为,中国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已居世界第4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我国制造业在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的五十多年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不仅消费品制造业是以劳动密集型和低技术水平为主、附加价值较低,而且处于基础地位的装备制造业也远远落后于世界水平。随着中国入世,中国经济正在不断地融入国际大循环,我国劳动力比较优势显现,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部分制造业进一步向中国转移,但大多是来料加工、装配等工序,技术含量高的部分并没有转移过来。
  要实现到2020年GDP翻两番的目标,中国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而振兴制造业,则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根本途径。对此,专家们建议,中国的制造业正面临重要的发展期,我国制造业必须抓住机遇,理顺思路、理清发展关系,加强自主研发,从以模仿为主向自主研发转变,努力提高我国制造业产品的国产化率,将我国的制造业由大做强。
对于发展和振兴我国制造业的途径与方法,与会专家们达成以下共识:
  1.我国制造业可以通过“学习—引进—合作—竞争”的模式来改变目前生产装备和核心技术大多依赖从国外引进的现状,从“使用外国人的装备生产终端消费品”转变为“使用自己的装备生产终端消费品”。2.在振兴制造业的过程中,必须特别强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关系,不能重蹈国外“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走可持续发展之路。3.上海要继续凸现已有的制造业优势和科技支撑力量,优先发展精密医疗仪器、汽车零部件及整车生产、船舶制造、数字化产品研发等装备制造业行业,并积极向长江三角洲辐射,以带动整个华东地区的经济发展。
  专家们相信,只要我们抓住发展机遇,充分利用我国资源丰富和市场广大的优势,大力发展制造业,我国的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定将上一个新的台阶。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京ICP备14021735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133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工程院位置图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