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关心"燃料乙醇"产业的起步和发展

来源:系统管理员   发表时间:2009-06-15

【 字号   】

    2001年3月28日,由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组织、王思敬院士主持的"燃料乙醇"情况交流会在京召开。王思敬、杨裕生、钱皋韵、倪维斗、徐旭常、翟光明等6位院士和15位专家出席。
    会议代表围绕生产燃料乙醇的经济性、原材料情况和高新技术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交流。民建中央常务副主席路明做了"实施石油替代战略发展替代石油农业"的报告;广东华灵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钱朝从企业角度对实施燃料乙醇项目进行了分析;农业工程研究院研究员王孟杰、清华大学化工系博士导师段占庭、工程热物理所研究员潘奎润分别作了"高能作物甜高粱制取生物酒精"、"燃料酒精脱水技术介绍"和"醇燃料汽车的发展和建议"的发言。
    经过进行认真细致的讨论,专家们认为:
    1.目前情况下,石油、天然气和煤炭是燃料的主力军,液体燃料的安全仍然主要依靠煤的转换来解决。随着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化石能源的消耗将越来越大,储量不断减少,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资源、环境、生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发展生物质燃料来改善我国的能源结构是非常必要且十分有利的。
    2.考虑到粮食安全问题,每年可用多少万吨粮食来生产燃料乙醇,国家必须统筹安排,作长久之计;除现有的年产玉米外,可以有选择地在不缺水的地区或不适宜种植高产粮食作物的地区因地制宜,通过发展高产、高糖或耐旱、耐盐碱的代粮含糖作物(如南方的甘蔗、木薯等,北方的甜高粱等)就地生产燃料乙醇,这些作物既不与粮食争水、争地,又能很好地解决当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增加农民的收入。
    3.发展燃料乙醇的研究和生产需要得到政府在政策上的扶持。到目前为止甚至相当长时期内,所生产的燃料乙醇在价格上无竞争优势,需国家予以补贴。
    4.我国已有生产燃料乙醇的技术,尤其乙醇脱水技术十分先进,耗能低,应该优先利用,而不必花费大量外汇购买国外相关的技术和设备(例如,对引进美国所谓先进的分子筛技术要做仔细的论证),以降低建厂的投资成本;同时,应该组织国内的科技力量进行乙醇生产过程的技术创新以进一步改进工艺,达到提高产率、减少能耗、降低生产成本,逐步减少政府补贴。因地制宜、适度发展燃料乙醇是可行的。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京ICP备14021735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133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工程院位置图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