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医学工程研讨会在京举行

来源:系统管理员   发表时间:2009-06-15

【 字号   】

  由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工程学部和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联合组织的“中医临床医学工程研讨会”于2004年8月27日在京召开。会议邀请了中国工程院俞梦孙院士、科技部农社司生物医药处邹健强副处长、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任德权副局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处杨龙会副处长等同志出席,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陶祖莱、中国中医研究院副院长刘保延同志等专家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中国工程院俞梦孙院士主持。俞院士在致欢迎词后提出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他说:中医药是国宝,中医现代化是当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医临床医学工程是中国生物医学工程重点研究的课题。工程界如何为中医服务?如何把复杂的问题用简单的方法给以解决,结合现代医学模式,针对个体差异,实现对病患者的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本次会议的目的是在中医现代化进程中,为人类健康提供何种手段和设备找切入点。
  科技部邹健强副处长首先发言。他说:科技部要加强对“中医现代化”的研究和发展,但是,现在我们十分缺乏对中医研究的方法和手段,尤其是客观、量化的手段,所以需要结合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加以探索。今天会议主要是如何针对中医的理论、规律、方法进行临床工程研究,如何做诊疗仪器的讨论是非常重要的。在中医的诊断技术、方法和仪器设备的研究方面,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应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陶祖莱研究员作了“中医现代化——反思与探索”的报告,他分析了21世纪生命科学中的三大挑战和威胁人类健康的三重病谱,由于疾病谱的变化导致医学模式的转变,使其从生物医学模式(现代医学)转变到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四者相结合的新医学模式。新医学模式与中国传统医学本质上同构,超越了现代生命科学的范畴,其核心是应进行心—身状态的动态监测、辩识,从而实现对亚健康状态的调控。新医学模式的体现应由以疾病诊治为中心转变到以个体化的人的健康问题解决为中心,建立完善的社区医学体系。
  会上,与会代表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刘保延副院长提出:制约中医临床工程发展的原因是技术问题。方法学、技术手段还是以前的,没有突破。老中医经验的传播与继承还是一个方法学的问题。他还说,目前正在研究的课题“临床个体诊疗评价体系”进行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是开展中医临床工程研究的基础工作。其他几位参会者,也都从不同的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俞梦孙院士按他对中医的理解和他开发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的经验介绍了一些新思路和新方案。他提出:1、用现代生理信号测量、信息挖掘、信息融合、人工智能等技术扩展“四诊”途径。2、用对比研究方法确立在现代医学测量技术基础上的八纲辨证。
  通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1、“中医临床工程”的研究迫在眉睫,目前,国家科技部、中医药局均给予高度重视,这是一个促进发展的机遇,我们要不失时机,开拓工作。2、中医临床工程的研究是生物医学工程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因此,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要积极参与研究工作中去。密切联系各方面力量,听取包括有造诣的老中医在内的中医临床专家、中医工程研究人员的意见、建议,提出新的研究方法,发现并组织研究群体,扩大研究队伍。3、对已有人员进行研究开发的项目,要关注其进展情况,提倡信息交流和开拓探索。4、会后,着手选择1-3个症候为切入口,提出项目建议书,供有关领导部门决策。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京ICP备14021735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133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工程院位置图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