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第四次工程前沿“工程哲学”研讨会召开

来源:系统管理员   发表时间:2009-06-15

【 字号   】

  2005年12月20日至21日,中国工程院第四次工程前沿“工程哲学”研讨会在北京香山饭店召开。中国工程院殷瑞钰、汪应洛、张寿荣、陆佑楣、傅志寰等院士,全国十几所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的二十余名工程与哲学方面的专家学者,以及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编辑出席会议。本次前沿研讨会的执行主席是殷瑞钰院士,会议分别由殷瑞钰院士和汪应洛院士主持。
  会上,殷瑞钰院士、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与社会研究中心的李伯聪教授以及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的丘亮辉教授分别就“进一步推动工程哲学研究——从工程哲学研究到《工程哲学》的编写”、“国内外工程哲学的发展历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大力开展工程哲学研究”做了主题报告。
  报告系统阐述了工程哲学的发展历史和目前我国工程哲学研究的总体状况。在哲学大家族中,科学哲学、技术哲学和工程哲学应是三个不同的哲学分支学科,而工程哲学是一个新兴的哲学分支。现代科学哲学和现代技术哲学都是欧美学者率先创立的,而对于工程哲学,中国学者和美国学者大体是分别同时开始进行研究与创立。
  会议认为,我国丰富的工程实践给萌发中的工程哲学提出了急需回答的问题,给工程哲学的发育提供了最好的土壤。目前,我们在工程哲学领域已经取得了进展:第一,建立了工程界和哲学界的联盟关系;第二,召开了系列性工程哲学学术研讨会;第三,建立了专门的工程哲学“学术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与社会研究中心,并且牵头组织了一系列的学术活动;第四,开始在“工程哲学”或“工程与社会发展”方向招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第五,已经在工程哲学领域出版了有影响的学术著作,发表了一批学术论文。
  会议经过讨论,认为近年来召开了多次以工程哲学为主题的论坛和研讨会,已经积累了一批工程哲学研究成果,工程哲学的研究已经引起工程界、哲学界乃至政府人士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编写一本面向工程界——特别是工程师和工科大学生——的《工程哲学》,系统地总结和概括目前关于工程活动的理念、认识、实践的研究成果,实属必要,而且已经有条件、有能力争取撰写出一本高质量、有影响力的出版物。《工程哲学》这本书要能够集中工程界和哲学界的智慧,是工程界和哲学界联盟的产物,是近年来研究成果的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希望这本书将是一本有开拓性的著作;一本面向工程界,受工程界欢迎,对工程界有帮助、有启发的著作;同时也是对哲学界有启发并有助于开拓哲学研究新领域的著作。这本书的完成必将推动工程界和哲学界的进一步对话,也必将有助于工程哲学的进一步发展。
  会议还对拟定的《工程哲学》大纲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讨论,根据与会专家、学者提出的意见进行了反复修改,确定由工程界和哲学界人士共同参与写作,并确定了编写大纲、人员分工和编写进度。
  殷瑞钰院士在总结发言时指出,从总体上看,我国工程哲学有了良好的开端,发展势头很好,我国工程哲学的发展有可能走在国际同行的前面,而且已经引起国际同行的重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虽然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开发工程哲学这一新领域的路还很长。我们必须加倍努力,争取在“理论研究”和“现实影响”两方面都取得更大成绩和进展。《工程哲学》这本书的撰写、编辑和出版,有助于工程创新;有助于融合工程师话语和哲学家话语;有助于组织、造就和培养一支工程哲学的研究队伍,特别是中青年专家学者,有助于巩固工程师与哲学家的联盟关系;同时,此书也可作为一本有关高等院校的教学参考书。因此,《工程哲学》必将在培养我国工程后备人才方面发挥独特作用。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京ICP备14021735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133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工程院位置图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