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现代中药造福人类健康

来源:系统管理员   发表时间:2009-06-15

【 字号   】

发展现代中药造福人类健康
现代中药发展战略高层论坛隆重召开

    今年是我国政府正式提出“中药现代化”战略的第十个年头,也是“十五规划”的最后一年,12月18日,由中国中药协会主办、北京北大维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现代中药发展战略高层论坛”在北京召开。中国中药协会会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房书亭主持会议,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冀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教授等出席会议。科技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相关负责同志、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的专家学者、产业界、新闻界的代表一起各抒己见,共同为我国的中药现代化出谋划策。

  房书亭指出,人民有需求,市场有需求,这是中药现代化的一个催化剂,目前中药现代化进程中还有一些关键的问题需要解决,还有一些瓶颈需要突破,以血脂康为例做一个剖析,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和突破瓶颈。中药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刚刚召开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指出“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培育现代中药产业”。如何把国家意志变成企业的行动,在市场经济下把现代中药这个事业发展起来,这是摆在我们所有的专家面前的重要任务。

  中药现代化还未取得重大突破

  李连达院士指出,近年来中药的发展很快,特别是提出了中药现代化以后,中药事业的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中药现代化现在还没有重大突破。

  李院士建议,中药走向国际这个概念也需要进一步明确。“我们说中药走向国际、走向国外,是指中药以处方药的身份走出去,而不是以保健食品的身份出去。”我们现在讲的中药走向国际是说中药以处方药的身份进入对方国家,进入对方的主流社会,主流医疗体系,这是我们的要求,现在我们距离这个要求还很远。

  李连达院士指出,一些观念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中药现代化主要是一个技术问题、学术问题,但是根据中国的特殊性,它不仅仅是学术问题和技术问题,它涉及到了指导思想、政策法规、体制机制问题。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推进中药现代化很吃力,尽管国家有关部门很支持,我们从事这个领域的工作人员也很努力,但是进展还并不是很理想,因为有些观念问题还没有解决。

  李连达院士认为,首先是指导思想的问题。无论从我们中药界内部还是在外部都有不同的学术思想的观点。有的人主张大力推进中医药的现代化,也有人不赞同中医药现代化。两种指导思想矛盾比较尖锐,还并没有统一。这个应该体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可以求同存异,不要把所有的中医中药人员都推到现代化上。一部分人主张现代化的,那么就给他们条件支持他们,让他们更好地推进中医药现代化。而有一些人有另外的想法,认为传统的比较好,认为原汁原味原封不动比较好。那么也给他们一定的空间让他们发展,可以齐头并进,殊途同归。

  李连达院士认为,第二是政策法规的问题。政策法规是我们推进中药现代化的一个根本,目前国家这方面的政策是适合我们推进中药现代化的,但是在某些方面、某些局部,确实有政策法规跟不上形势发展的情况。不论是在新药审批方面、在药品市场管理方面、中药发展方面有一些政策要跟上客观的发展,随时进行调整,随时进行补充,这是必要的。

  李连达院士认为,第三是体制和机制需要调整。中药的研究和其他领域的研究,要转移到企业,要以企业作为主阵地来推进研究工作,这个和国际上同步,各个国家都如此。

  集中领导,产学研结合,促进中药现代化发展

  张伯礼院士认为,中药现代化从1995年启动以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批现代化的中药企业拔地而起;一批中药发展的法规已经建立;一批现代中药的品种已经占领市场,并且形成了较大的氛围,中药现代化在全国形成共识,大多数地区都对中药现代化予以关注,这种氛围是十年以前享受不到的。同时从1996年中药出口处于低潮,处于平缓的状态,一直到2004年才开始回升,今年能够达到八亿美金,这应该也是中药现代化的一个成果。但是正像专家们刚才谈到的,中药现代化现在确实存在一些问题。

  一、要加强领导。我国有15个部委都或多或少介入了中药现代化,但这些部委都介入以后直接有不协调的地方。这点对于中药现代化的集中管理非常不利,希望成立一个国家中药现代化领导机构来具体负责。

  二、全国缺乏大的规划。在全国现在一共有23个省市都制定了各自的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有一部分省市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地域优势,有些省市没有突出自己地区的特点。

  三、政策法规。现在的政策法规对中药现代化起了保障作用,但是确实有些和现代中药发展起来不适应的问题。

  四、产学研的紧密结合。企业有积极性,但它没这么大的财力,有的时候钱怎么投他也不清楚,或者说有些企业更想的是靠广告效应,而不是真正长期投入,做一个长远的后续发展,很多企业做不到这个,或者他根本没这个实力。所以我想产学研紧密地结合是解决这个问题比较适合的途径。

  五、加大科技投入。在中药现代化发展上,主导的应该是品种。通过品种带动其他一切的发展,一个企业没有好的品种很难生存,有一个好品种能够带起一片来。所以一个企业抓品种,品种带法规、带质量都可以带起来。品种关键在它的科技含量。所以加大科技投入是至关重要的,以国家投入为主,企业要以配套资金为辅。是我们目前比较现实的。

  在科技投入这方面要说有一点建议的话,我觉得中国不缺乏好处方、好药。我觉得从现有中药里面做二次开发,是一条发展捷径,我们现在就是在有效的方子里证明它为什么有效,然后再临床证明,这样事半功倍。现在我们不排除血脂康完全是创新中药,也是一种趋势。这类高科技的产品越多越好,但我们不排除对古代的一些名方进行二次开发。我想这样构成一个多途径、多发展趋势,现代中药发展的态势对我们现代中药发展是有利的。

  将现代科学与中国传统文化融为一体

  毕业于北京大学的段震文博士,“阴差阳错”成为了北大维信这家现代中药企业的领军人物,秉承北大的优秀文化传统,北大维信巧妙地将现代科学与中国传统文化融为一体,十年实践,走出了一条中药现代化之路。

  段震文博士认为,转化于北京大学优秀科技成果的调脂药物血脂康胶囊,耗费巨资用八年的时间完成了一项全国66个协作中心参加的临床研究,通过对4870多名患者平均4年的长期疗效观察,证明血脂康胶囊可有效降低冠心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由于采用了国际上公认的“循证医学”方法进行研究,这一结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一致认可,血脂康也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运用循证医学方法进行临床研究的中药,产品获得了国内专利2项、国外专利4项。血脂康的出现改变了国内调脂治疗领域化学药、进口药一统天下的局面,先后出口到了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市场,血脂康还取得了调脂治疗市场占有率第一的销售业绩。

  段震文博士说,是中国人发明了红曲,外国发现了他汀,他汀的故乡在中国。北大维信从红曲里面开发出了血脂康胶囊,使这个古老药物焕发了新的生机。他汀药物来到中国与血脂康展开了全面的市场竞争,同时血脂康也走向世界与洋他汀一拼高下。北大维信做了许多实实在在、具有国际领先意义的研究,有许多成果发表在国外的权威医学杂志。中国冠心病二级预防研究就是一项与世界水平接轨的研究,北大维信还在国外做了许多临床研究工作,目的是让更多的国家、更多的人了解中药、相信中药,让中药真正走向世界。

  段震文博士还提出了中药现代化的八条主张,即理论通俗化、药材标准化、成分明确化、质控数字化、剂型方便化、工艺自动化、临床规范化、市场国际化。段震文博士介绍说血脂康胶囊已经完成了指纹图谱、GC色谱的研究,并已找到了部分化合物,明确了血脂康的主要成分,使得血脂康安全可靠,质量稳定可控。

  段震文博士还提出了制约中药发展的政策困局。中药命名的问题。中药命名的规定是以其植物属种或科名结合成分类别加上剂型或以成分加剂型命名,命名规定导致的结果第一,中药只能有通用名不能有商品名。二,由于通用名不能注册,所以创新企业即使研发出一个全新的中药,也不能建立自己的商品品牌。我们国家现在推行的品牌战略也好,创新战略也好,在中药的约束前提下,中药企业是很难实现这两个战略的。三,这个命名原则势必使一个中成药的名称累赘啰嗦,不利于医生处方。四,政府主管部门特别强调中药的“同方同名”原则,与化学药的一个分子式多种商品名的规定形成鲜明对照。五,众所周知,中药药材不同种属、不同产地、不同采收季节、不同气候条件、不同炮制方法,不同生产工艺都将对中药成分产生巨大的差异。

  段震文反问:同一个化学结构的西药能够用不同的商品名以示生产厂家的区别,而不同成分的中成药必须叫同一个名字的科学性何在呢?比如北大维信用红曲生产的产品叫血脂康,“王致和”用红曲生产的酱豆腐是不是也可以叫血脂康?事实上,现在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好多叫血脂康的食品。

  段震文提出中药标准品的问题。他说,按照规定:中药化学对照品原料数量一般不得少于10克,但北大维信研制的一种新药,其中金丝桃素为重要成分,含量稀少、分离纯化困难,全世界只有西格玛公司有标准品,纯度还不太符合要求,但10克的备案要求需要企业付出125万美元,还有一些正在研究的新药,正是因为其新,有的物质是全世界都没有标准品的,那只能够制备毫克级。按照这些规定企业越是研究原创的新药,越是难以跨越这些要求。

  集四方之力,共促中药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冀认为,血脂康是我们国家中药现代化的一个成果。我对血脂康的疗效还是比较肯定的,因为“九五”期间四千多例做二级预防的研究,确实还是有效的,对非致死性的冠心病的发生率整个都是下降的。

  陈可冀说,血脂康开发的成功一是从学术上来评价,二是从市场上来评价。我建议比如很多做PCI,很多类的他汀药都在用,你能不能用血脂康代替它?我觉得这是一个课题,不用花太大的力量可以做的。

  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曹洪欣说,自从1998年开始,《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包括中药现代化产业行动,大家一致公认对中药现代化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也促进了中医药跟国际接轨或走向世界的事业发展。

  曹洪欣说,怎样保持中药特色优势,在现代化发展中既能够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又能够保持发扬中药的优势,应该突出和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现代中药发展应该坚持主体战略。所谓主体就是作为中医药是中国文化,并运用中国文化来体现和自然科学结合研究人体生命现象一个疾病防治的科学。这门科学几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二、在现代中药发展过程中,与国际接轨怎么样推动我们的特色和优势。我们说现代中药发展突出特色优势是我们保持和发扬中药必须坚持的战略,只有这么走我们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三、中药发展必须要看到我们的弱势,看到不足,中国中医药发展必须要走国际发展战略。体现我们优势要体现国际标准,这个双向接轨才能体现我们站在民族高度、站在为人类健康高度去思考和实践中医药发展。中药发展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以中国为主,中国的中医药事业,但反过来我们必须有效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共同促进我们事业发展。

  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郑守曾说,我想应该对现代中药的概念有一个理解。传统中药在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条件下,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现实需要做出功能上的适应。让传统中医药成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中药,这个中药就应该称之为是现代中药。那么对现代中药内涵的理解,如何适应、标准是什么?现代中药内涵应该包括这么几个观点。

  一、能不能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使之成为现代社会需要的一个新型的中药。但问题是还用传统的方法去研究它那就不是现代中药,要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去研究运用它,比如循证医学方法。

  二、在现代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现代中药必须要为世界所接纳、所重视、所肯定,如果中国的现代中药拿到国外去人家不能肯定,国外不能仿效或者重复,那不是现代中药,这是经济全球化下的概念。

  三、要适应人们对现代社会价值的理解。你的价格、安全性、剂型都要符合现代社会的理解。

  郑守曾说,血脂康作为案例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中药,因为第一是应用了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研究,形成的一个新的意义上的中药,是来源于传统高于传统,是现代意义上的中药。第二,它是和国际接轨的,走向世界。第三,血脂康关注了健康和医疗上的关键问题,现在高血脂是一个引起很多疾病的原因,所以它有广泛的使用价值,是大家接受的比较好的药品。

  郑守曾说,我们中国的现代中药,全世界的现代中药目前没有摆脱替代以及补充的地位,所以西方叫补充医学,叫替代医学。所以我们现在中国的战略首先要开发首选药物,当今世界现在我们的医院有多少是首选的,甚至在重大疾病方面,永远处于一种补充、替代的地位。是人家治不好了西药没用了才想到用中药,而不是说病人一来就首先用中药。

  二、中国传统中药的新组合,针对病症的新现代中药我认为是应该肯定发展的,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开发针对一些病症的中药。

  三、我们要重视饮片以及饮片使用的现象发展。饮片最能够体现现代化治疗,能不能搞一些剂型,就是一个处方就能够实现一个小型的生产。一个处方两个剂型的药,我就能把一个药弄成一个小的中试设备做出来。

  四、我们现代中药开发是经济全球化开放,要打破西方的技术壁垒,最好的办法还是要跟西方的药厂合作。这样我们的中药才能比较快的进入世界市场,能够比较快地适应世界需要。

  科技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邹健强说,“十一五”的时候,对于符合中医药特点、规律的研究方法,这一个探索要成为我们的一个重大问题。怎么认识中医药作用于人体的复杂系统,在过去历史积累当中,有效经验怎么被现代科学方法所证实。

  邹健强说,中医药下一步的研究不管是中医药现代化还是现代中药,我们让市场老百姓接受我们,让学术界接受我们,可能我们在研究的方法上也要做更多的探索。

  邹健强说,如果说过去我们自觉不自觉地用一些中医方法研究中医,或者用中药方法研究中药,那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话,现在我们有一些符合中医药特别的方法我们应该积极采用。比如像循证医学,还有更多的复杂科学系统的方法,我们应该努力地去实现。从今年我们跟西方国家的交流过程来看,西方国家接受我们的过程的确是讲理、讲证据,他们并不是用分析提取方法来研究中药,这已经出现了一些研究成果。我感觉到他们所研究问题的方法和深度,有助于中医药走向世界,有助于沟通,在不同文化背景底下沟通中医和西医之间原来存在的差距。

  邹健强说,在下一步科技部提出的“十一五”计划当中,我们对于不管是中医药现代化还是国际化的一些示范研究,还是中医药自身的一些研究方法的研究,都提出了一个任务,希望我们中医药能够很好地说服,通过说理得到更多的更广泛的理解和接受。我们始终在讲,中医药现代化这个过程是一个让现代人们,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更好地接受的过程。希望把我们的研究回归到认识中医药本身的特点和规律上。不管用什么方法,最后还要回归到解释中医药的有效性,解释中医药理论,回归到这个出发点上来。这样可能会对我们整个医学科学发展,为我们创新探索出一条道路。我们需要很多这样的企业,需要很多这样的品种,需要我们很多的研究单位,走向国际化和走向现代化的过程当中找到一套方法,为解决我们整个中医药发展问题,更多地为社会理解和接受,来创造一个更加有利的空间。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教司司长高思华说,大家都在说中药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单是一个剂型的改进,也不单是一个工艺的改进,不单是出一个新药就是中药现代化了。应该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从中药的资源管理,到中药种植、加工、炮制、制药设备、工艺、创新药物等等,这些全过程的全方位的一个现代化。在现代化的过程当中,能够升华出一套现代化的中药理论。这样才可能是中药现代化。刚才专家说一定是以我为主体,不是几个药物打向市场怎么样,而是形成一个与现代科学相互交融的现代化中医药理论体系,形成符合中药自身特点的疗效评价体系和标准,形成符合中药特点的安全评价体系和标准。

  高思华说,中药不同于化学药,也不同于生物药,用它们的评价体系来去衡量中药显然不行。能不能用现代语言把中药功能和物质基础之间的定性问题说清楚,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我想就应该是现代化。但是我们认为说清楚肯定不是在讲什么样的单体,什么成分,而是要说清楚我们的功效特点。这种关系能不能用现代科学的技术和方法、语言说清楚。

  高思华说,中药现代化的另一个标志就是能够形成与资源、环境、中药工业、中药农业能够和谐统一的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中药的现代化应该和中医理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应该是中医理论指导下的,是互为支撑的现代化。中药现代化的过程当中还能够提出来一套有利于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用的机制。这些都是需要深入思考研究的问题。(来源:科技日报 黄大勇何文峰编写整理)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京ICP备14021735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133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工程院位置图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