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能源战略国际论坛 解决中国石油问题需展开多种合作

来源:系统管理员   发表时间:2009-06-15

【 字号   】

 

(2006-10-13 13:44:29)

科学时报记者 温新红

    “现在全球石油资源并不短缺,没有全球能源危机,中国也没有能源危机,所谓的危机都是不存在的。”近日,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举行的首届中国能源战略国际论坛上,作为本次论坛的主席,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的主题发言引起了与会者的关注,他认为就当前而言,研究能源战略,主要还是石油战略。 
    现在石油价格不断上涨,有观点说世界石油可能会稀缺。龙永图认为,石油价格问题是人为因素造成的,而不是市场调节的结果。龙永图解释,有人提出能源危机论,实际是对中国及亚洲国家崛起的恐惧。事实上,在世界石油贸易上,美国等西方国家占20%以上,而中国只有6%,但中国和亚洲能源消费增长速度较快,而这正是经济崛起的标志,能源中心向中国及亚洲国家转移也是经济增长的结果。 
    中国工程院院士童晓光在发言中同样认为世界石油是丰富的,他给出一组数据:世界上剩余可采石油储量12921亿桶,剩余可采天然气储量6003万亿立方英尺,待发现油资源9390亿桶,待发现气资源5196万亿立方英尺等。 
    世界油气资源并不短缺,而中国现在石油消费快速增长,石油的缺口比较大。据石油开发专家研究表明,中国现在年产石油1.82亿吨,到2020年年产石油最多达到2亿吨。据童晓光介绍,根据他的保守估计,到2020年中国石油的年消费量至少需要5亿吨,缺口达3亿吨。 
    基于世界石油并不是稀缺资源,这就有了国际合作的基础。龙永图说,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应当更多地进行国际合作,寻求互利共赢的方式。合作对象不仅是石油生产国,还有石油消费国。 
    童晓光则认为当务之急是研究如何拓宽利用国外石油资源的途径。他介绍说,中国过去50多年都是在陆上开采石油,这方面的技术基本达到先进国家的水平,但在下一步的石油勘探新领域中,包括海洋开采,极地、冻土带开采,海运能力等方面的经验和技术,中国目前几乎为零。因此,一切需要从头开始。童晓光认为,通过跨国合作可以逐渐改变这种状况,与国际石油公司合作,虽然获益最大的是对方,却可以通过合作学到深水勘探技术、冻土带的开采技术等。 
    童晓光说,随着石油消费量的增长,引进石油资源国到国内建立炼厂和石化厂也是解决我国石油资源短缺的一种较好方法。现在已有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在中国建厂,由它们提供原油,生产成品油,这样可使合作双方都能获利。

(来源:科学网)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京ICP备14021735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133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工程院位置图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