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科学会议举办“针刀医学发展与中医现代化”学术讨论会

来源:系统管理员   发表时间:2009-06-15

【 字号   】

  香山科学会议于2006年2月21-23日在京召开主题为“针刀医学发展与中医现代化”的第272次学术讨论会。刘德培院士、石学敏院士、王雪苔教授、李振吉教授和陈君长教授受聘担任本次会议执行主席。吴咸中院士等40多位有关专家应邀参加了会议。与会专家就针刀医学的理论和技术、针刀医学定位、针刀医学与中医现代化的关系以及如何推进针刀医学的进一步发展等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与深入讨论,总结了针刀医学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王雪苔教授就针刀医学和中医现代化问题作了主题评述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我国有中医和西医两种医药学,这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一大优势。两种医药学并存,不但可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提供多样化的技术服务,而且通过两种医药学的互相渗透,又可促进中医现代化,加速我国医药学的发展。针刀医学就是中西两种医药学互相渗透的产物。针刀医学是在针刀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门新学科。自1976年至今,针刀疗法已经走过30个春秋。当初朱汉章首创针刀疗法,把针灸针与外科手术刀的两种长处融为一体,使骨伤科的切割、剥离、松解等手术由开放变成闭合,明显提高了对慢性软组织损伤、骨质增生等类疾病的治疗效果。后来发展为针刀医学,不但使针刀疗法的适应症从骨伤科疾病扩展到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科的疾病,而且还对许多常见病、疑难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理和针刀治疗机理提出来一系列符合临床实际的理论和见解,其中关于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因病理学理论,关于骨质增生的病因学理论,关于脊柱区带病因学理论,以及针刀调节机体功能使之恢复平衡的理论,不论对中医或西医来说,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的新进展,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和理论价值。三十年来,针刀医学队伍迅速发展,并且成立了自己的学术团体,即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还有世中联针刀专业委员会,全国成立了28个省级针刀医学会,登记注册的会员已达到三万余人,经常进行国内外学术交流。教育部门还将针刀医学定为全国高等中医院校的教学课程。将这一新兴学科加以完善和推广,不但有助于对当代常见病、疑难病的防治,而且其经得住实践检验的临床效果和理论见解,还会对中医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朱汉章教授以“针刀医学概述”为题提作了会议专题报告,向与会专家详细介绍了针刀医学的理论和诊疗体系的内容,并就有关针刀医学的部分研究成果做了汇报。针刀医学的六个组成部分有针刀医学病理生理学、针刀医学影像学、针刀医学诊断学、针刀医学手法、针刀医学治疗学和针刀医学护理学。六个组成部分是在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对针刀诊疗技术的创新体系,形成了独特的诊疗模式,也是四个基础理论在治疗学中的体现。朱汉章教授在报告中还进一步介绍了针刀医学在中医现代化方面的所做的探索性工作。
  刘德培院士在发言中指出,针刀医学的临床研究应选择优势病种,集中精力进行深入研究,争取在临床和基础研究方面有更大突破。建议广大针刀医务工作者用针刀精神来研究针刀。找出针刀的核心关键问题,核心的创新点,有利于进一步研究下去。争取在某一个疾病上取得突破,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在研究过程中要多学科交叉渗透,结合所需要的各方面专家来深入研究下去。
  石学敏院士在题为“针刀医学的发展对中医现代化的意义”的中心议题报告中指出,针刀医学现已初步发展成为一门具有完整理论和实践体系的新学科。他认为,针刀医学已为中医现代化做了大量的工作,事实上针刀医学本身就是中医现代化的产物,为中医现代化的研究开辟了一条道路,会起到实现中医现代化的示范作用。他说,针刀医学在临床中解决了很多慢性病、疑难病的治疗问题,不可低估这项科研成果。针刀医学出现在医学领域,在若干疑难疾病的治疗方面是一个跨越式的发展。在现在的针灸普遍萎缩的情况下针刀医学能够崛起,产生这么大的影响是很难得的事情。中国的原创性成果不多,因此我们应当更加重视保护和建设针刀医学知识产权,努力使之成为中国中医界有代表意义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
  吴咸中院士、李振吉教授在发言中指出,针刀医学是有特色的中医疗法,疗效好,安全性好,没有污染、没有毒副作用,便于掌握而且节约了大量医疗资源,深受广大基层群众的欢迎,符合当代中国的国情,与党中央大力提倡原创性发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十分吻合。应该大力将针刀医学推广到农村和城市的社区中,大力为基层医疗事业做贡献,为我国的医药健康事业多做贡献。
  与会专家经过深入讨论认为,针刀医学是近年来中医界出现的、有中国特色的并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它具有优越的疗效,其理论和技术都属原创性的,是中医范围内的新学科;针刀医学已经产生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中医现代化的成功范例之一,并且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认为,针刀医学高水平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严重不足,如针刀疗法操作技术有11种,到目前为止仅有针刀松解法刚开始立项研究。针刀医学科研条件严重不足,急需要解决基本的科研条件,基层针刀队伍素质亟待提高。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京ICP备14021735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133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工程院位置图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