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专家论剑“鄱阳湖水生态保护和监测”

来源:系统管理员   发表时间:2009-12-22

[ 字号  ]

作者:刘鹏 2009-12-22   来源:水利部网站


    本站讯 12月17日-19日,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刚刚获得国务院批复,鄱阳湖水生态环境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之际,由水利部水文局、江西省水利厅联合主办,江西省水文局承办的鄱阳湖水生态保护与监测论坛,在美丽的鄱阳湖之滨星子县隆重召开,这是我国首次召开的专门研究鄱阳湖水生态的学术盛会。

  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省人大常委副主任胡振鹏、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建云出席论坛并做主旨报告。来自全国各地的150余名水利水文研究领域的专家就水生态保护与监测进行广泛深入的探讨研究。

  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回顾了水文、水资源的发展历程,研究分析了水文水资源的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充分肯定了水文水资源在促进水利事业发展乃至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深刻阐述了当前水文水资源的主要任务。胡副部长指出,水文水资源工作要为国家防灾减灾提供水文水资源支持,为国家粮食安全、水安全、生态安全提供水文水资源依据,为实现环境保护、生态改善和人水和谐提供水文水资源知识。新时期水文工作的基本定位要从主要为防汛抗旱和水利工程建设服务,发展到为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及各项水利业务工作提供全面服务;从主要为水利工作服务,拓展到为农业、工业、交通、环保、国土、民政、国防、外交等各个领域及社会公众提供多方位服务;从传统的行业水文,逐步发展成为立足水利、面向社会提供全面服务的水文行业。此外,胡四一副部长非常关心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指出一年来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前期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社会各界对问题的认识渐趋一致,充分肯定了工程的大方向。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认为,我省申报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应立足长江流域、全国乃至全球的视野去考虑。当前要就枯水水情的产生原因及三峡蓄水的作用分析、工程替代性方案的科学论证和综合比较、工程控制运用方案的综合论证与优化、江湖关系长期变化对工程及其调控的影响等关键技术问题进一步加强深化论证。胡四一副部长表示,水利部非常关心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和未来的发展,将一如既往地积极支持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申报工作,并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希望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能早日通过审批并实施。

  江西省人大副主任胡振鹏就江湖水系生态监测与评估的内容、指标体系和方法等进行深刻阐述,对鄱阳湖生态监测评估系统提出了设想,针对如何搞好鄱阳湖生态监测与评价工作提出了三条建议。他指出,要把湿地和水生植物、无脊椎动物、鱼类和水生哺乳动物的监测工作落实到具体机构。要明确进行综合评价的机构,制定相应的报送和发布制度。要整合资源,协调步调。所有监测机构在站点布设、监测时段要相互配合、支持,共同把鄱阳湖生态监测与评价工作搞好。要着手建立鄱阳湖水文水生态监测实验基地,提升鄱阳湖生态监测与评价的能力,要增加水汽通量等生态等项目监测,建立鄱阳湖水量水质自动监测体系,“鄱阳湖湖泊湿地综合研究站”要担负起鸟类以外的湿地动植物检测任务;建立综合实验研究基地,搭建起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湖泊实验研究与学术交流平台。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淡水湖,在倍受世人赞叹的同时,面临的复杂严峻水生态问题也备受关注。鄱阳湖是一个过水性、吞吐型、季节性湖泊,有“高水是湖,低水似河”、“洪水一片,枯水一线”的特点,水位变化受江西五河及长江来水的双重影响,洪、枯水位湖体面积、容积相差极大,导致湖区洪涝干旱灾害频繁出现,历来是江西治水的重中之重。60年来,江西省在鄱阳湖区修建了一大批防洪、灌溉、治涝、血防工程。特别是’98大洪水后实施的“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工程,使鄱阳湖高水位湖面面积基本恢复到建国初的5100平方公里水平。水利建成的巨大成就,有力地促进了湖区经济社会发展。但近年来,受江西五河来水和长江上中游来水的变化,鄱阳湖的水资源、水生态保护面临着也日益严峻的挑战,突出地表现为枯水期延长、水位偏低、水环境容量变小、水体自净能力下降、水质逐年下降、湿地生态日益退化等,不仅制约了环湖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影响到全湖乃至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成为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

  鄱阳湖生态环境的问题核心在于水,在于水量减少、水质下降。2007年,温家宝总理作出重要批示:“要保护好鄱阳湖生态环境,使鄱阳湖永远成为一湖清水”。两年来,江西人民牢记总理嘱托,义不容辞地肩负起保护鄱阳湖的历史责任,以“生态立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实施绿色生态江西建设,保护青山绿水,发展青山绿水,建设青山绿水,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青山绿水,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青山绿水。

  2008年初,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构想,把统筹鄱阳湖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提高到战略层面。这一战略的总体考虑,是以保持鄱阳湖一湖清水为核心,着力建设全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区、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推进区和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保障区,打造国际生态经济合作和交流平台,受到中央高度重视和国内外广泛关注。其重点是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永远保持鄱阳湖“一湖清水”,科学保护、合理利用水资源,优化江河湖水质,保护好湿地,进一步提高防旱、防涝、防血吸虫病的能力。鄱阳湖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须以水生态环境的保护为基础和出发点。为此,加强鄱阳湖水生态保护和监测研究不仅是保持“一湖清水”重要措施之一,也是维护鄱阳湖流域生态健康的必然要求。

  此次论坛以鄱阳湖水生态保护为目标,对鄱阳湖水文循环与生态环境变化规律、湖泊生态健康、生态服务功能、人类活动与生态关系等课题进行了多学科交流,总结了鄱阳湖水文监测实验研究50年的成果与经验,以此来提升鄱阳湖水生态保护、检测、研究水平与能力,为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鄱阳湖生态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永远保持鄱阳湖一湖清水,为我国湖泊生态保护、监测研究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为期3天的论坛旨在达成鄱阳湖水生态保护与检测行动计划,用实际行动保护鄱阳湖水生态环境,保护鄱阳湖经济区建设的自然基础。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目前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记者从论坛上获悉,为了永远保持“一湖清水”,江西将加快推进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前期论证工作,着手建立鄱阳湖水文水生态监测与研究基地,加强鄱阳湖水文水生态监测与研究,切实保护鄱阳湖水生态和水环境安全。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备案号:京ICP备14021735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133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冰窖口胡同2号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工程院位置图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