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工程院“载人登月与深空探测工程科技论坛”上的讲话

来源:系统管理员   发表时间:2010-12-14

[ 字号  ]

(2010.11.05)


 

各位领导、各位院士、各位专家:
    大家上午好!
    中国工程院“载人登月与深空探测工程科技论坛”今天在航天城开幕了,我对此次论坛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探索是人类开阔视野,推动科学进步的永恒动力。探索神秘的太空,揭秘奥妙的宇宙,更是人类美丽的梦想和不懈的追求。在浩瀚的太空中,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也是人类探索深空的第一站。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和前苏联共成功发射了四十多颗月球探测器,美国还先后将十二名宇航员送上了月球,获得了共381.7kg月球样品和大量的科学数据。虽然这些冷战时期的举动的初衷是出于政治目的,但在科学和工程上仍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就。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航天大国纷纷掀起新一轮月球探测高潮,都将科学研究和探索发现作为探月的主要目的,由此,载人登月也迎来了新的机遇。载人登月之所以再次成为世界航天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那是因为载人登月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的全面体现,是一个民族勇于探索和创新的重要标志,在政治、经济和科技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说,月球是人类天然、庞大的空间科学“实验室”,是探索地月系、太阳系乃至整个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最原始的“标本”,蕴藏着支撑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宝藏”,也是人类进行更远深空探测的“跳板”和“试验场”。人类登上月球就可以通过实地考察与体验,逐步开发月球的这些优势条件和资源。更为重要的是,在当今世界激烈的竞争中,登月这一创举还能极大地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提高民族凝聚力。航天的每一项突破性成就都激励着人们自强弘毅和求是拓新,载人登月的成功必将鼓舞国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事实上,中华民族从古到今都对月球充满了遐想,渴望了解月球,认识月球,登上月球。我国航天科技的迅速发展,让国人这一梦想离现实越来越近。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就提出了“211”航天计划,其中第二个“1”就是指以月球探测为突破口,开展深空探测活动。2004年,我国探月工程正式立项,标志着我国深空探测工程正式启动。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探月卫星的成功发射,让我们离月球更近了,也让我们开始畅想更进一步的载人登月。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和支持下,通过载人航天工程和探月工程,我国已具备了实施载人登月的技术基础——造就了一批高水平的航天科研队伍;建设了先进的基础设施;形成了科学的技术工业和研发体系;掌握了成熟的航天器设计制造技术;积累了大型工程建设和管理经验。同时通过无人月球探测,我国将对月球的环境、地理特征以及组织结构等有更充分的认识。另外,我国国民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也为实施载人登月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所以,在充分继承现有成熟技术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技术方案,通过对相关关键技术进行攻关,我国完全有能力实现载人登月这一千古梦想。
    我国航天所取得的成就,已经让中华民族感到十分振奋和自豪。但是探索是无止境的,人类正在朝着神秘的深空前进,我们追求未知世界的步伐不应停止,也不能停止。科技在进步,航天要发展,世界各航天大国都将载人登月的时间瞄准在2020-2030年,载人登月也将是我国航天发展的必然趋势。月球是全世界的,月球的探测、开发和利用没有国界,谁先到达,谁先占有;谁先开发,谁先获益。我国航天应当抓住历史机遇,乘势而上,尽快实施载人登月工程,力争在载人登月的浪潮中抢得先机,创造我国航天事业的新辉煌。让我们共同期待中国宇航员把五星红旗插上月球的那一天早日到来!
    谢谢大家!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备案号:京ICP备14021735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133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冰窖口胡同2号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工程院位置图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