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生物医用纺织材料科技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

来源:二局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办公室   发表时间:2014-11-24

[ 字号  ]

    2014年10月25日,由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东华大学、上海大学、四川大学、上海院士中心共同承办的“第196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生物医用纺织材料科技发展论坛”在上海市举行。来自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的孙晋良、郁铭芳、周翔、蒋士成、姚穆、俞建勇院士和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的王威琪、付小兵、胡盛寿院士、中国科学院化学部的颜德岳院士及来自相关部委、科研院所、高校及企业的170余位领导、专家、学者及企业技术人员参加了本次论坛。中国工程院刘旭副院长出席论坛并致辞。

 

 

    大会期间,来自纺织、材料、医学、生物等不同学科和技术领域的14位院士、专家及企业代表对我国生物医用纺织材料发展现状、未来发展战略,生物医用纺织材料产业及临床应用等重要专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俞建勇院士作《我国生物医用纺织材料发展战略思考》主题报告,从生物医用纺织材料国内外发展状况、经济社会发展对生物医用纺织材料的需求、生物医用纺织材料若干科学问题与关键技术、生物医用纺织材料发展战略目标、生物医用纺织材料发展战略重点和路线图、发展生物医用纺织材料的政策措施建议等方面,对我国生物医用纺织材料产业及其科技的创新发展作了全面分析和思考。他指出,国际上生物医用纺织材料发展注重开发新型高技术纤维原材料、加强纺织与各类新技术交叉融合、加快开发各种智能医疗用品,呈现品种不断创新、数量不断增长、应用不断拓展、概念不断延伸的趋势;他分析了国内生物医用纺织材料发展中存在的高端产品发展慢、自主创新能力弱等问题,认为需特别关注解决生物医用纺织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材料的表界面的修饰与细胞的相互作用机制等系列科学问题,以及纺织材料微加工与精密成型技术、组织诱导功能纺织材料制备等系列关键技术问题。由此,他阐述了对协同创新加强生物医用纺织材料前沿基础研究、提升我国高端生物医用纺织材料原创和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产业集群推进新成果产业化应用、完善生物医用纺织材料研发检测评价和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加强生物医用纺织材料领域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发展重点和相关路线图等的思考,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以促进我国生物医用纺织材料更好、更快的发展,满足我国医疗健康事业发展对生物医用纺织材料的旺盛需求。

 

 

    付小兵院士作《创面愈合特征与敷料设计》报告,阐述了生物医用纺织材料在创伤医学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传统敷料种类繁多但功能单一的特点,认为现代敷料作用应从单纯保护到促进愈合转化,介绍了酶学清创、生物清创、生长因子、组织工程产品、负压治疗等部分敷料的临床应用,指出创面治疗发展中的研发需求与存在的问题、发展预测,并提出相关建议:深入研究创伤发生特征提出新的创新理论指导敷料研发,依靠敷料诱发生物电、影响光学改变促进创面修复与再生,选材上更加注重天然材料及符合环保要求,多学科协同突破敷料研发瓶颈。

 

    胡盛寿院士作《生物医用材料在心血管领域的应用》报告,介绍了我国心血管领域的生物材料,具体阐述了生物医用纺织材料在人工心脏瓣膜、介入封堵器、人工心脏、冠脉支架等心血管领域的发展路程及不同时期产品的特点,并展望了生物医用材料在心血管领域的应用:须符合组织相容性、血液相容性、耐久性、“合适的应力”等基本要求,发展方向为心血管人工组织或器官、干细胞、3D打印技术孵化器官等。

 

    与会院士专家还围绕生物医用纺织材料发展的相关问题展开热烈讨论,一致认为应该进一步加快生物医用纺织材料的基础研究,提高自主与集成创新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及跨学科领域的技术交流合作,以医用为导向,促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研发生物医用纺织材料,加速科技成果的产品化、产业化。

 

 

    生物医用纺织材料是纺织与材料、生物、医学及其它相关科技深度交叉融合的一类医用材料,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在维护人类健康、解除疾患、提高生活质量的医疗保障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特别是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生物医用纺织材料在恢复、修补、更换或替代人体组织方面,已逐渐成为现代临床医学重要的基础材料。近年来,我国生物医用纺织材料的需求日益增长,行业规模持续扩大,同时也出现产品结构不合理、附加值低,高端产品自主创新能力弱、研发与产业化和应用不协调等问题,发展瓶颈逐渐凸显。本次论坛结合生物医用纺织材料特点,跨学科、跨领域,学术与技术交叉融合,既有对我国生物医用纺织材料产业现状、发展趋势、应用前景、面临挑战等宏观层面的探讨,又对技术层面上的具体制品和应用案例进行分析,包括:生物医用纺织材料的纺织结构与工艺设计,机织、经编和纬编、编织、非织造、静电纺等各种纺织成型加工技术,及其在静电纺纳米纤维支架、蚕丝丝素敷料、人工血管、人工心脏瓣膜、人工神经导管、补片等生物医用纺织材料领域的应用。这将为提升我国生物医用纺织材料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能级,加强生物医用纺织材料研发和生产部门与应用部门的交流和协同,加快我国生物医用纺织材料行业及其科技的创新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次论坛得到了医药和纺织等领域参会代表的一致好评。报告结束后的专题圆桌研讨会上,进行了深入的总结和交流。纺织领域的院士专家们对于抓住纺织产业转型升级契机,与医药领域协同创造新的发展方向和增长点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纺织和医药卫生领域的交叉融合孕育如此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使与会专家受到很大的鼓舞。

 

    医药领域的院士专家认为,我国生物医用材料产品需求旺盛。高端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高,但目前基本依赖进口。如何选准突破点,发挥我国纺织产业和纺织科技的优势,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产品是极有前景和可能的。工程院举办跨学部论坛,既拓宽了专家的视野,又充分面向国家和产业需求,突出体现了学术与咨询的结合。

 

    这次工程科技论坛取得了跨界交流的积极效果,充分发挥了我院跨学科、跨领域、跨部门院士专家群体优势,引领了生物医用纺织材料科技发展方向。专家们一致建议跨学部的论坛应常态化。在开展学术交流的基础上,今后还应充分酝酿,进一步开展跨学部的咨询项目研究,更加系统地进行战略思考,提出对策建议。

 

    (李冬梅、邢慧娴)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备案号:京ICP备14021735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133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冰窖口胡同2号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工程院位置图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