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病虫害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但由于长期使用传统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已经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如生态环境的破坏,害虫和病原菌的抗药性增强等,从而使得病害难以控制。目前,发达国家在控制和减少传统化学农药生产和使用的同时,简化生物农药的注册手续。我国的农用抗生素是生物源农药的主体之一,由于长期以来研究技术方法陈旧,创新能力差,缺乏先进的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化学等多方位支撑,使得原本丰富的农用抗生素菌株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
2007年4月2日,上海院士中心主办的“农业生物药物创制”专题研讨会顺利召开,会议由邓子新院士、陈晓亚院士主持,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厦门大学、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科院上海生科院、上海农科院、上海医工院及市科委、市农委等相关单位的院士专家近50人出席会议。
上海交通大学邓子新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周立刚教授、浙江工业大学郑裕国教授分别作了关于“代谢工程对微生物药物研发的前景展望”、“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农药的研究与创制”、“井冈霉素的生物催化及其衍生物的结构修饰”的主题报告。专家建议要为我国农业生物药物开发提供持续性、集成化的发展空间,尽快构建一个通用表达宿主系统及规模化制备的技术平台,连接农业生物药物上、中、下游产业链,从而推动生物药物产业的变革。专家们认为我国农用抗生素的种质资源虽然丰富,但研究水平和技术手段与国际仍有很大差距,专家们呼吁政府在与国际规则接轨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我国实际,针对生物农药的特殊性,调整现行农药登记政策,修改农药登记要求,给予企业合理的过渡期,通过加大政府政策扶植和资金投入迎头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