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庄重的西装,一头平整的短发,略微黝黑的皮肤更显现出他的朗健,他就是国际著名的“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9月10日,76岁的袁隆平来到哈尔滨。11日上午,袁隆平在东北农业大学畅谈他的“杂交水稻”人生。下午,黑龙江省水稻界的专家,省农科院、东北农业大学及一些企业的水稻专业人士与袁隆平交流了“杂交水稻”技术。袁隆平对黑龙江省的水稻技术发展给出了很高评价。
连说黑龙江大米“了不起”
“黑龙江3000万亩水稻面积平均亩产达到470多公斤,很了不起!”袁隆平这位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站在水稻之乡五常市的地垄沟前,兴奋地对记者说:“黑龙江水稻产量超过号称水稻王国的发达国家日本,很了不起,可以说黑龙江的水稻研究走在了世界前面。在一个温度这么低、纬度这么高的地方,达到这么高的产量,很了不起!” 一连串的“了不起”,是袁隆平院士对黑龙江稻米的最高评价。当记者问起黑龙江大米在市场上是什么情况时,袁隆平说:“全国到处都吃黑龙江大米,黑龙江大米贡献很大。黑龙江粮食商品量占总产量的2/3。而湖南大米虽然总产量全国第一,但粮食商品量仅占总产量的30%。”
黑龙江适合杂交粳稻发展
上世纪70年代来过黑龙江的袁隆平院士,对黑龙江的水稻科研生产十分关注。这两天,正赶上强降温,袁隆平院士切身体会到了黑龙江的低气温,他说:“黑龙江自然条件优越,昼夜温差大,土壤肥沃,发展水稻十分有利。但是低温冷害是黑龙江发展水稻最大的问题,因此培育抗寒品种是首要问题。”
袁隆平认为黑龙江水稻生产的单产潜力巨大,并为黑龙江杂交粳稻研究指点了迷津。他认为我们现在的常规技术是成熟的,关键是技术路线需要调整一下,用现在的材料、现在的技术培育出高产粳稻品种,提高20%产量是有可能的。袁隆平说:“我看到了黑龙江的计划,现在粳稻的面积是3000万亩,要把黑龙江建成国家粳稻基地,水稻面积要增加1700万亩。”
还有两个愿望没实现
不要觉得袁隆平院士只知道成天和水稻打交道,他的弟子、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马国辉博士说:“老先生排球、音乐、游泳,样样是把好手。”
据马博士讲,已经76岁的袁老还有两个愿望没实现。第一是到2010年,第三期超级稻的目标要实现实验田亩产900公斤。要比现在提高100公斤难度是相当大的,但值得欣慰的是小面积已经获得了成功。袁隆平到那时正好80岁,他坚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功。第二个愿望是把杂交水稻推向全世界。199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做出了一个重要决策:借助中国的力量,在几个主要水稻生产国优先发展杂交水稻。目前,全世界已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和引种了中国的杂交水稻。袁隆平说,现在,全世界的水稻种植面积为22亿万亩,但是,平均单产每亩只有250公斤。按照世界粮农组织的统计,如果有2亿万亩推广杂交水稻的话,增产的粮食可以占全世界粮产量的20%,可以多养活10亿人口。“算一算,这需要5到10年。”袁隆平院士对此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