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28日,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组织召开了“大菱鲆健康养殖暨防止药物残留专家座谈会”。中国工程院院士雷霁霖,中国科学院院士刘瑞玉,山东省科技厅副厅长李乃胜,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孙松,海洋生物技术、鱼类养殖和饲料领域的专家,沿海大型海水养殖企业代表,以及新华社、经济日报、科技日报、大众日报等14家媒体共50多人参加会议。
雷霁霖院士介绍了大菱鲆(商品名多宝鱼)的引进培育历史、养殖现状、产业规模、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鱼类病害专家、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王印庚研究员报告了大菱鲆的药残问题及若干应对措施;刘瑞玉院士和其他与会专家、企业代表都从各自专业领域发表了对事件的看法。专家们认为:(1)在10几年的时间里,大菱鲆从山东省率先确立科研项目,支持科技人员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研究,发展成为全国养殖水体超过500万立方米,从业人员10万人,养殖产量5万吨,产值超过30亿元的规模化产业,其中山东的养殖规模和产量都超过了全国的70%以上,为海洋渔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样板,为海洋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2)对当前多宝鱼事件的报道应该从科学的角度认识分析,参考先进国家和我国其他农产品的标准,正确判断已检测的多宝鱼药物残留剂量对人的身体健康可能造成的影响,不能夸大。(3)由于大菱鲆养殖行业发展历史短,规模膨胀快,执行相关行业管理法规不到位等多方面原因,造成养殖大菱鲆有不同程度的药物残留。这是新兴产业发展中所必然经历的波折,应积极面对解决,不应该影响行业发展的发展主流。(4)政府应加强监管,科技部门应加大科技攻关力度,从根本上消除行业发展的弊端,有效控制和解决药残问题。企业界要将之作为提升养殖水平和产品形象的机会,教育从业人员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定,树立明确的法制观念和品牌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