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
王众托院士做客“我的理想、实践与情操”报告会

来源:系统管理员   发表时间:2011-07-07

【 字号   】

    5月2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系统工程专家王众托教授做客中南大学主办的“我的理想、实践与情操”百名院士百场报告会。王众托院士豁达的人生感悟、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深刻的人生智慧让中南学子受益匪浅。 
    建设“头脑国家”需要创新人才
    王院士围绕创新人才培养这个主题,以大量翔实的资料,从古至今,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阐述了创新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阐述了创新人才培养对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综合实力的重要意义。
    王院士认为,当今全球经济系统面临一次新的分工。知识经济国家提供知识、技术、思想、智慧,王院士称之为“头脑国家”;非知识经济国家利用知识、技能、智能进行生产,王院士则称之为“躯干国家”。他指出,目前中国已进入全球化的市场经济时代,就产业发展状况看,规模远胜于水平,尽管GDP的增长速度举世瞩目,但尚未形成整体上足以与发达国家竞争的国家创新体系,仍然处于“躯干国家”的行列之内。
    “在当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形势下,我们985、211重点大学就应当把培养创新人才摆到最重要的地位,不能辜负社会的期望”。同时,王院士指出:所谓创新型人才,要具备“四精神一结构”,具体而言“四精神”就是要有追求卓越的奉献精神、科学理性的独立精神、热情洋溢的合作精神、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一结构”就是要有努力开拓的心理与能力结构。
    成为创新人才需要掌握“隐性知识”
    “哲学家波兰尼说过:‘我们知道的总是比能够说出来的多’,我觉得确实如此”。王院士将知识分为两类,一类是显性知识,一类是隐性知识。
    显性知识是说人们可以通过口头传授、教科书、参考资料、视听媒体等方式获取,可以通过语言、书籍等编码方式传播,也容易被人们学习的知识。而隐性知识是一种基于经验和直觉以及人的悟性的知识。这些知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们古人提出“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就是这个意思。
    王院士指出,要真正培养创新人才,那么提升隐性知识就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而言,青年人的成功更多地来自于隐性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隐性知识是通过人们的身体的感官或者直觉、领悟获得的,因此不是经过逻辑推理获得。因此,在当今社会,青年学生要去提升自身的创新创业素质,铸就成功人生,就必须去实践,在实践中探索、获得隐性知识。隐性知识一般很难进行明确表述与逻辑说明,它是人类非语言智力活动的成果。这是隐性知识最本质的特性。青年大学生要增长自身的隐性知识,更应当开阔眼界,从各种桎梏中解脱出来,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青年学生不可忽略人文素养
    王院士1951年从清华大学电机系毕业后,就到大连工学院电机系参加了工作。虽然是工科出身,但王院士从没忽视自身人文知识的学习。
    王院士以杨叔子院士的话语告诫我们青年学生。杨叔子院士曾经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科学技术,就是落后,一打就垮;然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人文精神,就会异化,不打自垮。王院士表示对此观点很是认同。他向青年学生们强调:“人文精神是有助于创新活动的,它能帮我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树立高度的责任感,还能激发创造热情,培养和丰富我们的想象力”。
    报告最后,王众托院士以唐代诗人李忱的一首《瀑布联句》与青年学生们共勉:“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周斌 彭子晟)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