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市转型引发的思考

来源:系统管理员   发表时间:2009-06-15

[ 字号  ]

  出兰州北行90公里,便来到了白银市——这座以白银有色金属公司为依托而兴建,被称为“铜城”的工业城市。
  11月8日至11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中国工程院组织的“技术创新院士行活动”,在两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王淀佐带领下,组织了来自冶金、化工及生物制药等领域的8名院士和17名专家,根据白银有色金属公司的技术需求,深入企业第一线,开展技术咨询。院士专家们不仅对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技改方案进行咨询论证,还分成5个专题组,通过座谈,现场解决了一些生产和建设中的技术难题。针对产业共性技术,11位院士专家围绕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11位院士专家围绕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在企业做了学术报告。并且,院士专家还与企业签订了10项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协议。
  白银有色金属公司是国家“一五”时期 156项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是新中国最早建设的大型铜生产企业,曾经为中国的有色金属工业和地方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半个世纪以来,白银人经历了建设 —繁荣—衰退—转型的风雨历程。一个因铜矿资源而建设、繁荣,又因“矿产资源枯竭” 而处于困境的企业,怎样才能走出一条振兴之路?
  白银有色金属公司董事长杨志强如是说:“在不断进行老矿山资源挖潜,向深部和周边延伸勘探取得新资源的同时,全面提升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延伸主导产品产业链,大力开展现有产品的精细制造和深加工;转型现有产业格局,力争把白银公司建成西部环保能源利用中心,资源回收与再生新兴产业基地、非金属矿产资源基地,并建成有色金属新材料、氟化工、精细化工、无机化工四个产业园,形成多头并进的产业新格局。”
  白银公司经过一次创业、二次创业和三次创业的建设发展,现已形成年采选矿量200万吨、铜铝铅锌40万吨、黄金3000公斤、白银100吨、有色金属加工材5.6万吨、硫酸48万吨、选矿药剂7900吨、氟化盐产品4.2万吨的生产能力,发展成为铜、铝、锌、金、银、硫等多品种综合发展,采矿、选矿、冶炼、加工、化工和科工贸一体化的大型有色金属集团企业。今年1~10月份,生产有色金属产品29万吨,销售收入达到45亿元,全年预计实现有色金属产品36万吨,销售收入 55亿元,实现利润5000万元,创造了白银公司的历史最好水平。
  我们在为白银人憧憬美好未来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新的思考。
 
如何理解资源枯竭型城市?
 
  资源枯竭型城市通常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 70%以上的城市。有资料表明:按照对资源产业的依存程度,2000年我国约有178个矿业城市,其中约95个城市对矿业的依赖程度极大,这些城市占全国城市总数的14%,人口约7000万,占全国城市人口的13%,矿业产值占全国矿业总产值的62%;全从国范围来看,我国共有煤城58座,油城11座,铁城5座,有色金属城13座,其它非金属矿城 8座;地级市50座,县级市45座;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尤其是华北、华中和东北。按资源枯竭程度,可分为发展型、警戒型和危机型城市。我国现有发展型矿城约20个,包括新兴的和已转型的矿城,如鄂尔多斯、攀枝花、石嘴山、铜陵等;危机型矿城约20 个,矿产资源枯竭,城市问题突出,如东川、白银、阜新、任丘等;其余是警戒型矿城,在10~15年内矿源趋紧,可能进入危机型。
  1987年,白银公司铜矿露天开采全部闭坑。随着公司露天矿的下马,企业资源锐减,白银市逐步演变成资源枯竭型城市。但是,白银公司在“七五”、“八五”时期兴建了“两厂一矿”,即白银铝厂、西北铅锌冶炼厂及厂坝铅锌矿,成功地实现了产品结构的调整。到1990年,两个冶炼厂顺利投产,厂坝铅锌矿的合理开采和成功开发,为公司铅锌发展提供了较强的资源保障。此时,白银公司已发展提供了较强的资源保障。此时,白银公司已发展成为一个多品种有色金属冶炼基地。此外,伴随公司冶炼技术的提升,公司的资源利用水平及市场竞争能力明显增强。到2003年,公司已走出困境,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再次出现盈利,2004年公司预计实现利润5000万元。
  由此我们联想到,物种的进化有两个条件:一是适应,二是变异。人类文明的发展也是如此。在灾害、战争、疫病等灾难的威胁下,人类却延绵不断地繁衍下来,并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靠的就是人类不断求新求变的能力。要慎言资源枯竭,资源的种类万千,枯竭的只是一两种。退一步说,资源的枯竭也并不意味着产业的枯竭。不要把资源枯竭型城市挂在嘴头,动不动历数往日的辉煌,当成资本,对未来的发展光想着“等、靠、要”。而是要通过技术进步,提高资源的利用水平和质量,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效益,并以此来扩展新的领域,这才是企业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这才是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振兴的必由之路。
 
资源产业是不是夕阳产业?
 
  资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石,资源产业也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我国资源型产业迅速发展,特别是有色金属产业迅猛发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资源产业是国家和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具有稳定的利润空间。而近几年有色金属行业竞争激烈、产品赢利水平降低,缺乏活力,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一些水平低、能耗高、资源浪费严重的企业重复建设、无序竞争所致。一些资源村竭型企业破产和消失,不是资源产业本身固有的必然性,而是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问题。从有色金属行业来看,国内的云铜、株冶、葫芦岛锌厂以及韩国的高丽亚铅,资源保障程度也都很低,甚至没有资源,但工艺技术水平和资源利用水平的先进,使得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很强的生命力,并取得了较好的利润。
  资源产业具有持续的生命力还在于它是其他产业的基础。从我国目前人均占有有色金属产品的状况看,尚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与发达国家人均占有量有很大差距。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有色金属的消费量将大幅增长,有色金属资源产业必将进一步发展。
  白银公司的有色金属产业经历由盛到衰,由衰到强的发展历程,主要是由其生产规模、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以及资源利用水平决定的。因此,资源产业是有生命力的,而从事这一领域的企业的生命力取决于其管理水平、技术领先水平以及资源利用水平的高低。
  许多学者曾指出,拥有朝阳的机制、朝阳的技术、朝阳的管理,就是朝阳的产业。有人说,在现代社会,人类将抛弃物质生产,只生产软件就行了。这种说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因为物质生产是人类生存发展不可或缺的东西。生产和消费,生产和发展是人类社会最根本的实践活动。可持续发展需要矿产资源,高效合理利用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如何实现提升、延伸、转型?
 
  提升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技术的提升、装备的提升和规模的提升。其中技术和装备的提升是前提和基础,在技术和装备水平大幅度提升的基础之上实现规模的扩张,同时淘汰落后的工艺和设备,实现基础产业的高效、节能和环保是提升战略的最终目的。
  延伸是指以现有产业规模和优势为基础,完善和延伸主导产品产业链,向“两头”和“上下”延伸,向上加大矿山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保证矿山的持续发展,向下大力开展产品延伸和深加工,做好多品种有色金属冶炼基地潜在优势开发,开发各种金属功能材料和合金材料,以及各种高性能、高技术含量的有机、无机产品,开发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拳头产品,同时将现有辅助系统推向市场,变劣势为优势,将产业向服务业、绿色农业、劳务技术输出等行业延伸。
  转型是实现公司产业接续的主要手段,即打破现有产业格局,拓展新行业、新领域,开展有色金属资源回收与再生技术,使公司成为西北地区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中心工业城市及资源回收与再生新兴产业基地。广开思路,将一些技术可行、效益显著的大项目引进来,培育和发展第三产业,向能源、环保、高新技术产业、有机农业、氟化工、精细化工等产业进军。
  近年来,有色金属产业的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初级产品的利润空间逐步减少,高能耗、低水平、工艺技术落后的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面临巨大压力,处于淘汰的边缘。因此,白银公司始终把技术进步、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技术经济指标、提高资源利用水平以及节能降耗,作为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重要手段。在产业振兴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效益为根本的原则,研究开发了多种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提高了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通过技术进步和节能降耗,有效降低了工厂的制造成本,通过强化内部管理、优化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赢得了市场竞争的先机。2003年,公司针对有色金属市场低迷、原材料上涨的不利因素,主动调整生产组织模式,将西北铅锌冶炼厂停产10个月,集中资金加大盈利产品,特别是金银产品的生产,有效地规避了市场风险,生产经营取得可喜成绩,企业扭亏为盈。(原载《科学时报》)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备案号:京ICP备14021735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133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冰窖口胡同2号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工程院位置图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