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工作站助推中航锂电有限公司腾飞

来源:系统管理员   发表时间:2011-08-15

[ 字号  ]

    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缺乏是洛阳市企业发展的一大短板。近年来,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携手国内外知名高校,充分利用高校人才和科技力量进行产学研互动。今年5月,该公司正式组建了河南省大容量锂电池院士工作站,3名院士加盟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
    洛阳高新技术企业众多,但尖端人才紧缺,是困扰不少企业的老大难问题。如何力邀行业顶尖人才加盟,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近年来与厦门大学等多所高校结盟,借助外力推动了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院士加盟共建院士工作站
    在新建的院士工作站中,陈蕴博院士来自机械科学研究总院,田中群、田照武两位院士都来自厦门大学, 3人都是国内研究锂离子电池材料、电动车领域的尖端人才。在院士工作站成立之前,中航锂电与厦门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已实现深度结盟。
    早在2008年11月,中航锂电就与厦门大学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建了特种高温材料中心。今年4月,中航锂电又与厦门大学签约,开始共建动力及储能蓄电池研发中心。
    “多年的合作使我们认识到,要想把尖端人才真正请进来,必须建立一个平台,让他们能深入到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第一线。”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肖亚洲说,他们将在中航锂电的新工业园区中设立一个环境和设施一流的研究中心,供院士工作站使用。专家团队将在中航锂电重大建设项目、新型锂电池原材料等技术难关攻破方面给予技术指导。
    校企合作破解科研难题
    锂离子动力电池作为一种新型能源,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但由于国内技术仍未成熟,中航锂电在锂离子动力电池、电源管理系统研发和生产的过程中,面临着尖端人才不足的困扰。
    企业和高校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双方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和互利双赢。中航锂电具有高水平科研优势,高校则有动力电池、电化学材料等领域的尖端专家。双方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建设模式,有效整合相关科技力量和科研条件,联合构建高水平的科研平台,开展前瞻性的航空领域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可有效推动高校院所高新技术成果实现转化和产业化,同时,也为中航锂电科技攻关提供保障。
    据了解,除厦门大学外,中航锂电还与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高校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企业“搭台”促进产学研合作
    从与高校合作课题攻关开始,到校企共建研究中心,再到力邀院士在洛建立工作站,中航锂电的产学研融合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双方的合作中也存在科研成果利用率不高,校企对接紧密度不够等问题。
    真正的产学研一体化要想做出成效,必须跳出单纯的项目合作,建立长效机制。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不能坐等,必须主动出击。科研机构和高校的科研专家关注点在技术的先进性,与企业生产一线脱钩,理想化色彩较浓;企业的关注点是在产业化,科技领先度可能有一定局限,两者之间有一定差距。因此,企业要主动向高校院所发布技术需求,搭好舞台,通过在企业建立技术平台,把一流的学者真正吸引到生产一线,以促成产学研科学良性互动。(高松洁)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备案号:京ICP备14021735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133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冰窖口胡同2号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工程院位置图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