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心声:正视环境资源现实 努力加强科技创新

来源:系统管理员   发表时间:2009-06-15

【 字号   】

 

(2005-11-02 11:03:10)

“面对我国资源、环境的现状,要实现经济快速、持续、稳定的发展,我们只有加强科技创新,更加高效地合理利用资源”。这是中国科协主席、中科院院士周光召和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日前在“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主场报告中不约而同强调的问题。

    周光召院士在题为“自主创新,重点超越”的报告中指出,现实的国情呼唤着科技创新。当前,三大人口问题同时出现,城乡结构、文化结构和性别结构有待平衡,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劳动力就业压力巨大。

    周光召强调,要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国情出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培育和集聚人才刻不容缓,为此必须加大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的力度,加快企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倡导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健康文明、适度消费的生活方式,加速向人与自然共存的和谐社会转变。

    周光召院士认为,逆境或挑战常能激发人们的斗志,使创新性得到超常的发挥。成功的科学家和企业家都具有不惧困难,不怕失败,坚持不懈,不达目的决不休止的紧迫感、危机感和使命感。他们不墨守成规,从实际出发,灵活地、创造性地面对挑战,以非常规的思维和战略,以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应对困难,最后夺取胜利。

    杜祥琬院士发表的报告题为“建设环境友好型、节约型社会”,分别从土地、能源、人口等多个方面向听众展示了当代中国的环境危机。他详细描述了我国当前存在的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水资源缺乏、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和卫生与健康问题等。他说,中国的GDP仅占全球的4%,资源、能源的消耗远超于这个比例。中国的“人均战略资源”,包括耕地、水、能源等,已严重威胁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杜祥琬院士强调,中国正以历史上最脆弱的环境和生态承载着历史上最多的人口,担负着世界上最空前的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耗。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们必须要利用科技创新与进步,大力降低能耗、提高效率;建设环境友好与节约型社会已是最现实的问题,它要求不止一代人的持续努力。

    杜祥琬指出,我国的经济建设要从生态文化、环境建设、生态产业三方入手,实施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战略。大力推行绿色GDP,尝试建立将环境和生态等要素纳入国民经济核算的新体系。只有走以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可持续发展才能得到实现。

(来源:科学网)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京ICP备14021735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133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工程院位置图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