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项目(厦门)专场对接会侧记

来源:《院士通讯》编辑部   发表时间:2012-05-14

【 字号   】

本刊讯 二月的厦门,阳光明媚,给人暖暖的感觉,正应了那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语境。10日,借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第八届第十二次常委扩大会在厦门召开之际,福建省“6·18”组委会办公室联合省科协、福州大学等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项目专场对接会,为本省创新平台、行业协会、科研院校和企业界朋友创造了一个与十多名中国工程院院士“零距离”面对面对话的机会。
有限时间无限机会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中国稀土学会理事长、中国金属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副理事长、连铸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干勇,中石化原高级副总裁曹湘洪,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舒兴田,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原副院长、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副理事长邱定蕃,中南大学原校长黄伯云,福州大学校长付贤智,国家海洋局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膜与膜过程实验室主任高从楷,太原钢铁有限公司董事会规划委员会副主任王一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长徐德龙,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刘炯天,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吴以成,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汪燮卿……12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大都属于各自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而且分别在大型国企、大型企业研究院、科研院所和知名高校从事着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卓著,他们的背后都是一个个强大的科研团队、一座座科研成果宝库。也正因为如此,他们中的每一位都是日理万机,大多数企业家都难有机会与他们碰面交流。而今,12位院士齐刷刷地坐在了大家面前,怎能不令人心动。
    虽然时间只有短短的一个多小时,但有限的时间也可以创造无限的机会。福州耀隆化工集团公司总经理肖建新在与曹湘洪院士简短交流后显得有些兴奋,“说实在的,今天现场很难达成什么具体的合作项目,但这样的机会太难得了,能够让我与曹院士见了面,交换了联系方式,了解了可合作的项目范围。我已经和曹院士约定择日在北京进行更深一步的交流洽谈”。鑫海冶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心国也有同样的感触,他就企业节能减排的问题与干勇副院长初步交流后,也约定了择日在北京进行深谈。像耀隆化工、鑫海冶金都是在对接会前几天就已经得到“6·18”组委会办公室的通知,也事先拿到了参会院士名单,他们是做足了功课,有备而来的。也有企业是临时得到消息,匆匆赶来的,福建恒杰塑业新材料有限公司在得知消息后,临时派出质环部经理从福清赶到厦门,与院士洽谈,请院士们站在学术高点上对行业准确把脉,同时希望能够与院士团队有具体的合作项目,帮助企业技术创新、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福建省发改系统从事“6·18”项目对接工作的相关人员也在现场与院士们进行了洽谈,希望能与院士及其技术团队建立联系,更好地服务企业。龙岩稀土产业正在崛起,龙岩市发改委副主任黄明在对接会上缠着邱定蕃院士,详细咨询着稀土的相关前沿技术,邱院士在详细解答后还当起了“红娘”,向黄明推荐了几位北京的相关专家,并一一把他们的联系方式写了下来。武夷山市发改局洪水钱则不与企业家们“抢”院士,他专门找院士们的助手了解院士团队的科研成果,并和他们交换名片,一再请求回去后能够将团队的成果发过来,以便他向当地企业介绍,寻求对接。
企业老总“抢”院士
    平时难得一见,如今一下子来了12位院士,是不是就表示机会多多呢?错,与100多名企业界代表一比较,12位院士还是显得“粥多僧少”。因此,许多平时呼风唤雨的企业老总,在对接会一开始,就忙不迭地抢院士们身边的椅子。一坐下去,就舍不得起来。他们有的带了技术难题来请教院士,有的来寻求与院士合作。其实会议现场还有很多空椅子,但还是院士们身边的椅子最“吃香”。有的企业代表抢不到椅子,就干脆站在院士们身边认真聆听,见缝插针地与院士们对话几句。
    福建海和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宝清、副总经理刘立雄很幸运地双双抢到王一德院士身边的椅子。“我们公司在炼制不锈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渣,请问有什么好的废渣处理技术,能不能实现回收再利用?”他们迫不及待地请教王院士。王院士在耐心询问公司主要产品、生产工艺后,建议他们要先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而后在生产过程中监管到位,其次再考虑回收利用等功能开发,并向他们简要勾划了技术设想,表示如果需要制定具体的技术路线,就得改日到公司实地考察后才能给出。
    厦门国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把他们生产的空腔型煤新产品带到了现场,并与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刘炯天院士进行了对接交流。公司客服部总经理陈永青表示,“刘校长在矿业产业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不仅在采矿新技术开发方面取得了大量成果,更是通过技术的应用推广,带动矿产业从原来以开采为主的粗放型方式,转变成服务型的方式,我们公司在加工技术方面也已经走在了同行前列,今天主要是想向刘校长请教煤的洗精、选配、调制、提制这些方面的技术。刘校长也给了我们很多具体的指导。”公司总裁吕丽芳也表示“我们之前也和矿业大学的专家们有过多次的合作,这次能与刘校长面对面交流,希望能够取得学校的更大支持,将来进行更多的校企合作,把他们的技术在我们的工业应用上进行更好的推广。”刘炯天院士则表示,“我和他们公司实际上都关注同一个问题,就是煤炭怎么样能更好地利用,他们公司做这个型煤很有特色,有很大的市场需求。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不仅有洁净的煤炭产品,还能提供相应装备,对于推动整个行业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应该说是一个很好的企业”。
    带着水处理技术升级需求来到现场的蓝保厦门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部副总监王志巍告诉记者,此次院士项目对接活动专业明确,很有针对性。“目前,随着水处理化学品方面的发展,无机类、有机类结合能提高产品性能已经是一种共识,但具体如何结合,需要技术上的强大支撑。这也是我们今天来这里找院士对接的主要目的,我们希望能够寻得技术合作伙伴,由我们企业提供平台,让专家们来发挥专业特长,起到双赢的效果。”
    厦门大学福建省纳米制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则带来了多项研究成果,希望能够在对接会上找到合作企业,同时也想听听院士们的建议、意见。中心主任助理杨静向我们介绍了其中一项成果,这是他们新近研究开发的一种特殊珠光材料,可用在眼影等化妆品中。“这种材料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铝,看起来不难,但晶型和尺寸很难控制。以前,这种材料只有德国、日本的几家大公司能够生产,属于化妆品中比较贵的原材料之一。这种材料一旦实现工业化量产,化妆品成本也就相应会得到下降。”她说道。
    院士们的“6·18”情怀
    去年4月,福建省“6·18”也曾借中国工程院第四届咨询工作委员会2011年第一次会议在厦门召开之际,联合相关部门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项目对接会。“6·18”创办九年多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先后有700多人次的院士参会,带来了几千项成果,并与福建企事业单位对接了一大批高端项目。不少院士对“6·18”也有了一份特殊的感情。
    “福建有着雄厚的资源储备,也有一群寻求突破的企业家,举办这样的对接会,可更好地推进福建企业界与工程院的密切合作,推进企业的科技创新。   ‘6·18’是一个很好的项目合作平台,中国工程院每年都会组织队伍参加,去年我也参加了第九届‘6·18’展会,亲身感受到了‘6·18’的累累硕果,感受到了福建对项目成果的渴望,对技术支撑作用的理解,以后我们还将一如既往地组团参加‘6·18’活动,与福建建立更好的合作关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干勇在致辞中说道。
    刘炯天院士在与企业家们交流后也表示,“经过短短的交流,我是大受启发,‘6·18’搭建这样的项目对接平台,引导项目、技术的校企合作,对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的发展都很有帮助。下一次,我们学校将组团来参加‘6·18’项目对接活动,以便和福建建立更为广泛的联系、合作。”(沙中然左家和)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京ICP备14021735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133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工程院位置图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