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期院士沙龙:医学人工智能

来源:办公厅《院士通讯》编辑部   发表时间:2018-05-14

[ 字号  ]

    本刊讯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深刻改变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呈现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的新特征。通过对医疗健康领域信息的认知计算和深度学习,人工智能将逐渐在疾病辅助诊断、影像分析、手术诊疗、新药研发、流行病预测和防控等环节发挥重要作用。

 

    为深入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应用的重点方向,由徐匡迪院士提议的第86期院士沙龙“医学人工智能专题”于3月29日在上海院士中心举行。徐匡迪、翁史烈、杨胜利、刘玠、陈赛娟、廖万清、宁光、唐希灿、王红阳、王威琪、夏照帆、柴洪峰、陈凯先、陈国强等院士以及来自相关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以及政府部门代表50余人参加了本次沙龙。

 

    陈凯先院士、田伟院长、章笠中董事长分别做了题为《人工智能——新药研发的战略机遇》、《世界医用机器人的发展和中国创新》、《临床科研质控管理一体化的人工智能发展》的专题报告。在大数据时代,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发现药物关键性标靶、预测化合物活动、设计优化药物分子结构,可有效弥补传统药物研发中投资大、效率低、周期长及转化慢等缺点,是创新药物研发和精准医疗的重要发展方向。随着沃森医生(Dr. Watson)系统在上海部分医院的应用,其为肿瘤患者提供的个性化治疗方案,与肿瘤专家的意见保持高度一致,并体现了快速、精准、符合循证医学的特性,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发展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徐匡迪院士在讲话中指出,人工智能并非简单的数据处理,也不等同于机器人,而是在基本的信息储存、分类、调取等计算机技术上,通过提升硬件、芯片及算法,拥有深度学习技能的技术。依托于大数据、云计算的进一步发展,人工智能的应用前景广阔,但医学不同于其他研究领域,它关乎患者的诊治疗效,因此要注重医疗数据的标准化及规范化制定,这将直接影响数据分析的质量。同时医学研究涉及患者个人隐私,要重视伦理研究及法律法规制定。徐匡迪院士强调,上海拥有发展医学人工智能的极大优势,既有知名医学研究院校,也有领先全国的医疗资源,希望信息数据处理及计算机研发企业积极投入,推动上海成为全国医学人工智能的先行者和突破点。

 

    (张丽莉、袁硕颀)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备案号:京ICP备14021735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133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冰窖口胡同2号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工程院位置图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