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志华院士畅谈“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与创新创业”

来源:《院士通讯》编辑部   发表时间:2015-03-16

【 字号   】

    1日28日上午,湖南大学“2015博士论坛”第2期之“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与创新创业”在机械学院开讲,主讲人为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秘书长钟志华院士。来自全校不同学院的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挤满了整个会场。

 

    钟志华院士谈“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与创新创业”

 

    钟志华院士分析了在新一届国家领导人带领下经济发展呈现出的“新常态”。为适应“新常态”国家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模式,它需要各微观方面的及时调整与改进。具体而言,学校需要考虑随着社会需求变化“培养什么样的人”,研究生需要更加深刻的思考“为什么要读研究生”以及“读了研究生如何更好地推动社会发展”。钟院士指出:“培养人的目标是为了满足社会需求,在现阶段,学校要为满足‘创新驱动发展’进行人才培养”,并提出了“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的概念。钟院士谈到了自己不同阶段的“梦想”,如学生阶段希望“做一名出色的工程师”,工作前期决心“推动新农村发展”等,并指出“梦想”不能因为受各种现实的社会环境的限制而改变,大学阶段所学的专业、研究生阶段的研究方向并不能限制大家的发展,它们最大的作用便是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研究生心中一定要有创新创业这根弦,这将有益于大家度过充实的研究生生活并对就业和长远发展有很大的好处”。

 

    钟志华院士认为,目前仍存在许多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和创新创业氛围营造的制约因素,比如研究生课程结构不合理、实践环节缺失、评价机制不合理等因素导致研究生无暇思考创新创业、或者相关思想被扼杀在萌芽阶段、研究生所学的知识或个人能力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研究生为了研究而研究、为了论文、专利本身而发论文、申请专利、脱离市场与产品、无法做到“学以致用”等。钟院士还认为,宏观层面已决心持续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学校也有良好的“创新创业”基础,并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一大特色。他希望学校能进行系统思考,合理规划研究生的创新创业。除了上述外部制约因素外,他还重点强调研究生要对“创新创业”有正确认识,它不同于纯粹的“创业”。纯粹的“创业”既可以是高水平的,也可能是低层次的,但“创新创业”首先要求是要有创新意识,并不一定要求要“创业”,如果要“创业”,也是基于创新基础上的高水平的“创业”。

 

    讲座的后半场以钟院士与在座同学的互动问答为主。

 

    有的同学问:“谈到创新创业,我首先想到的是欧美国家的创新创业,那么我国的创新创业与他们有何不同,如何借鉴?”钟院士认为,“学东西要学精气神,不要把创新创业神秘化,以我本人多年在国外生活、学习的观察,欧美国家将创新创业视为普遍意识,最大的特点是注重‘需求牵引’”。他以义乌小商品市场为例,阐述一颗纽扣也可能是大市场的道理,切实说明了创新的动力是市场的需求。

 

    有的同学问:“创业的道路艰难,如何进行规划,如何获得政府等外部支持,如何保护自己的想法,让它创造价值”。钟院士回答:“这个问题比较具有个体特征,要因人、因环境进行具体的思考与分析;至于创业的想法,这个涉及知识产权问题,要注意保护”。

 

    有的同学问到钟院士对微信帖子“读书——花父母的钱刷全民教育、创业——花自己的钱解决国家的就业问题”是‘国家坑学生’”一文的看法,并问道“如何在深造与创业之间进行选择”。钟院士回答,他也看到过该帖,他个人认为本帖更多的是调侃,实际上国家投入了大量的经费加强教育,为大家创造受教育的机会。个人选择读书,一方面是提升素养,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获得回报增加砝码。创业,虽然风险较大,但一旦成功其收益可以远远超过读书或者工作。所以,是选择继续读书还是选择创业,要看哪一种选择更有利于实现自己的价值。

 

    此外,同学们还踊跃提出了“高校科研的投入产出水平低”、“作为高校创新成果的中间人,如何有效对接社会需求”、“如何获得创业创新的想法,平时经常读哪些方面的书”、“怎样在创业之初规避创业风险,提高这种能力?”等问题,钟院士都结合自身的经历给予了细致回答。

 

    原定一个半小时的讲座不知不觉被延长,同学们深深为钟志华院士“带着沙哑的嗓音不知疲倦地与我们交流而感动”。最后,钟院士再次呼吁研究生一定要树立“创新意识”,将创新融入到学习、工作的点点滴滴当中,学校也要在这方面进行探索,做出有益尝试,希望同学们积极表达想法,互相配合,力求进步。

 

    (周斌、彭子晟)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京ICP备14021735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133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工程院位置图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