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工作站助推建筑“智能化”

来源:《院士通讯》编辑部   发表时间:2015-05-11

【 字号   】

    本刊讯说起建高楼大厦,很多人脑海里就会浮现机器轰鸣、现场脏乱画面。您可能没有想到,如今房子也可以像汽车一样标准化“生产”:所需部件提前设计好,工厂加工制作后运到现场后“组装”成一栋栋牢固、漂亮的大楼。在河南郑州,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正联手院士,进行这种建筑方式的创新。

 

    中建七局是隶属于全球最大的住宅工程建造商——“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的骨干成员企业集团。近年来,中建七局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不断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驱动企业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2013年9月,该公司成立了郑州市绿色与智能建筑院士工作站,与中国工程院院士沈世钊、江欢成等开展合作,紧紧围绕“绿色”与“智能”建造开展攻关,推动企业创新发展。

 

    传统建筑施工中,手工操作多、速度慢。现场混凝土浇筑,不仅污染环境、制造噪声,增加工人劳动强度,工程质量有时还难以保证。如何实现“绿色”建造?中建七局凭借企业设计和施工一体的优势,尝试进行装配式施工,希望通过建筑设计标准化、构配件生产工厂化、现场施工机械化、结构装修一体化、过程管理信息化,推动建筑产业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型。

 

    “装配式施工是将建筑需要的构件工厂预制好,运到现场后进行组合装配,像造汽车一样建房子。”这种建筑方式可以提升建筑品质,显著缩短工期,大幅节省劳动力,还可以节水降噪、减少垃圾,实现洁净建造。中建七局与院士等专家合作,自主研发了“装配式环筋扣合锚接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和“装配式刚接劲性组合框撑结构体系”,其中前者近期拟在郑州某建筑项目中进行示范应用,这在河南省建筑行业尚属首次,必将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进程。

 

    中建七局的“绿色”建造还体现在诸多细节上。如施工过程中,应用喷淋防建筑扬尘,收集太阳能用于工地照明,回收雨水冲洗施工车辆,将废弃砖块“回炉再造”用于临建项目。他们还研制出了成本低、安拆方便、可循环使用并可全部回收的PVC围墙,已在公司项目中全面推广。

 

    怎样实现“智能化”建造?中建七局利用现代先进的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在模拟建筑物真实信息的基础上,实现对建筑物全生命周期(从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到拆除)的精细管控。例如,他们通过可视化的三维建筑模型视图进行“碰撞”检查,预先发现建筑与结构、结构与暖通、机电安装以及设备等不同专业图纸之间的 “撞车”问题,及时优化工程设计,避免后期因设计问题带来的停工及返工;通过施工模拟,了解施工的各项工序,为施工单位协调好各专业的施工顺序提供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管理中,他们还采用协同平台、远程智能监控、远程视频、远程图纸会审、远程检测验收等方式,大大提高项目管理效率。

 

    依托院士工作站,以企业实际问题为导向,中建七局形成了以院士为核心的多层次、多专业研究梯队,培养了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创新人才,推进了企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中建七局创新成果也大量涌现。2014年,获得专利授权387项,发布行业标准1项;列入2015年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制定计划5项,其中该单位主编的两项。

 

    当前,经济结构正在不断优化升级,经济发展的动力正从人力成本等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中建七局成立绿色与智能建筑院士工作站以来,积极适应新常态,自主研发了“装配式环筋扣合锚接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和“装配式刚接劲性组合框撑结构体系”,并获得住建部标准立项,有力推动了建筑产业现代化水平,必将有力推动行业发展。院士工作站的设立为企业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平台,必将进一步提升企业创新驱动能力。

 

    (高松洁)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京ICP备14021735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133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工程院位置图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