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讯3月17日晚,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陈政清作客“中国文化讲坛”,作了题为“功在坚持,乐于担当”的主题报告会。陈政清院士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对广大师生的学习及科学研究方面提出了建议和期望。
陈政清院士告诫同学们,时代不同了,大家的人生道路不会像上一代漫长曲折,希望同学们遇到困难时能坚持下去,只要一直坚持,总有柳暗花明的时候。遇到机遇时,就算是千难万难也要抓住机遇。
陈政清院士根据自己的学习科研经历,告诫同学们,在科研的过程中,乐于担当、敢于奉献是必须的一种精神。同时,他向同学们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是不管是学理科还是学文科,学好中文是很重要的。陈政清院士说,数学、化学、物理等都是在一个既定的公理思维模式下思考,思维比较单一,但是实际上是有很多事情是不能够用这些公理进行处理的,而要用语言的思维进行思考。如果中文不好,思维能力受限,交流能力受限,那么在前进的路上会遇到很多的困难。
二是一定要真正的热爱科研,才能从事科研。当你在科研方面取得成功时,便是一种幸福。陈政清院士说,他最幸福的时候是在1990年3月8日,计算机室里只剩他一个人在反复进行理论推导和计算大桥的非线性效应,当他终于计算出准确答案的那一刻,高兴得绕着空旷的实验室跑了几圈,享受着成功的喜悦。一个人的幸福并不是名利物质上的富有,而是想要完成一件事,并且真正做到了,这才是幸福。
三是要有极强社会责任感。一方面是不弄虚作假。比如在做桥梁抗风中,稍微有一点马虎,认为可以蒙混过关,那么真正建成桥梁之后,出现问题就极有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另一方面是要能真正的解决问题。在科学研究方面发现出现的问题就要尽力去解决它。
陈政清院士在回答学生提问环节时强调:“发明改革要尽量使结构得到简化,在达到同样目的的条件下去探索新的路子。而现在关于桥梁的理论也还存在很大的空间,桥梁今后的方向不是争‘大’、争‘强’,而是做‘精’。既要克服存在的难题,更要把已经克服了的问题做得更加精细。”
(彭子晟、刘晓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