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
朱有勇:3年计划耕耘2万亩 院士田间林下科技助农脱贫

来源:办公厅宣传处(新闻办公室)   发表时间:2018-03-13

【 字号   】

来源:新华网  记者:韩海阔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脱贫攻坚取得了重大进展。贫困人口从804万人下降到279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1.7%下降到7.5%。

 

    脱贫攻坚路上,云南省各地创新发力之举频现。一组组数据背后,是一个个勇担时代使命的奋斗者,是一个个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

 

    朱有勇院士(左一)在田间指导马铃薯种植。

 

    从2个村到14个村,从100亩到2000亩,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不但把科研论文写在了大地上,更把脱贫攻坚的科技人担当写在了田间林里。

 

    2016年以来,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带动农民脱贫致富,朱有勇团队在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竹塘乡东主村和云山村蒿枝坝村民小组开展冬季马铃薯、冬早蔬菜、林下三七等项目示范点建设。

 

    2016年10月,朱有勇团队在竹塘乡蒿枝坝种下了100亩冬季马铃薯。2017年3月起,收获成为了农民最愿意谈论的事。冬季马铃薯平均亩产达到了3.3吨,以按每公斤3元的订单价格,每亩地为农民实现增收9000多元。

 

    短短的一年时间,冬季马铃薯的文章在澜沧县越做越大。本月起,澜沧县的6个乡14个村的2000多亩冬季马铃薯将依次迎来收获季。朱有勇介绍说,从目前收获冬季马铃薯的两个村来看,虽然产量增加对收购价格有影响,但每亩地依旧可以为农民带来五六千元的收入。

 

    农民脱贫靠农业,农业则更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朱有勇指出,结合环境条件、土壤条件、气候条件来看,云南单纯追求高产的条件不够,只有做有质量的绿色食品,才是出路所在。

 

    正是基于此,三七、天麻、重楼等经济价值更高的中药材,正在澜沧的村间林下走上回归山野之路,以科技之功助力脱贫攻坚,让有质量的绿色农业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基石。

 

    “农业发展要走质量之路,还要突破第一产业的‘约束’,与二三产业联动,全链条做好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品牌建设和销售,要把农业这个‘龙尾巴’当作龙头来耍。”朱有勇说,明年,科技助力的“新农业”将在澜沧县推广到2万亩,届时将带动万余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脱贫。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