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
科技界、医卫界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建言疫情防控

来源:办公厅宣传与政策研究处   发表时间:2020-06-01

【 字号   】

2020-05-20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5月20日电 题:向科技要抗疫“战斗力”——科技界、医卫界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建言疫情防控

 

    新华社记者董瑞丰

 

    科技,科技,还是科技!必须向科技要抗疫“战斗力”!

 

    这是两会开幕前,记者就疫情防控问题采访科技界、医卫界部分全国政协委员时,得到的一个明确答案。

 

    加快建设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这是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院士最强烈的声音。

 

    王辰建议,设立更高级别的“国家医学科学院”,整合全国优质研究资源,培育医学科技战略力量,并赋予其行使规划、统筹、引领国家医学健康研究和管理科技资源的职责。

 

    全国政协委员、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正在准备的提案,是建设我国生物安全科学和产业创新中心。

 

    陈薇建议,进一步融合生物安全科研、产业等多方力量,搭建学科交叉平台,整合从原始创新到成品产出的全链条,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以更好更快地保障人民健康安全。

 

    病毒序列、临床信息、研究文献……我国科技界搭建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信息库,为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研人员提供了数据服务。

 

    参与信息库建设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所长薛勇彪说,这些宝贵的数据第一时间共享给科研人员,打通孤岛,及时转化为抗击疫情的力量。

 

    他建议,完善国家科学数据共享机制,提高效率,为医学健康研究等作出更大贡献。

 

    这几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院长袁志明一直呼吁建立透明开放的生物安全国际合作机制。

 

    他说,通过合作开展科研项目、人员培训、风险分析等方式,各国可以共同更好应对新发传染病的威胁。

 

    “对不同类型病毒要做长期研究,这样,新病毒出现时才有能力快速应对。”袁志明说,研究的目标是形成我国应对重大传染病的知识、技术和药物等储备。

 

    在他看来,这些科研包括继续开展一些自然疫源地的媒介动物病原调查,加强对病毒分布规律、致病机理、检测技术和方法的研究,以及做好针对潜在传染病的抗病毒药物和疫苗技术储备。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任赵宇亮院士建议,进一步完善平战结合的科研攻关体系,建立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完整链条,为更从容地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危机做准备。

 

    编辑:孟洁

 

    原文:https://xhpfmapi.zhongguowangshi.com/vh512/share/9115097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