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院士活动 > 机关信息
青少年走进工程院(第23场)活动举行——陈经纶中学嘉铭分校师生走进中国工程院

来源:办公厅宣传处   发表时间:2015-07-07

[ 字号  ]

    2015年6月26日,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嘉铭分校的160余名师生来到我院,参加第23场“青少年走进工程院”活动。

 

    活动中,师生们首先参观了中国工程科技成就展、院士展馆、院士书画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科技知识中心、节能科技示范楼。参观中,同学们了解了我国在工程科技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加深了对我国工程科技的理解和认识,领略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们的风采。

 

 

    随后,所有师生来到中国工程院学术报告厅,观看专题宣传片《天命》,更系统全面的了解我国工程科技成就、中国工程院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工程院院士队伍的基本情况。

 

    活动还邀请了我国建筑大师、中国工程院何镜堂院士为大家作了题为《漫谈成才之路》的科普励志报告。

 

 

    何院士首先从一张老照片讲起,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求学之路。他说,自己小时候就喜欢画画,也喜欢理工科,在老师的引导下树立了投身建筑的专业理想,之后便与建筑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讲到,因当时学习条件有限,自己非常珍惜借来的学习资料,有一次借到一本很珍贵的外文建筑书,但只有三天时间,他就在三天之内,连夜就把整本书都仔细地描了下来,至今他还保留着这份珍贵的手稿,在教学时他也常以此来激励自己的学生。

 

    何院士说,自己因当年有机会参加深圳科学馆的设计招标而改变了命运。在那次投标中,何院士的设计方案中标,当时他已经四十五岁,深刻感觉到必须抓紧时间,因此下定决心要把每一个设计都当成精品来做,把每个工程都当成一次宝贵的经验来进行总结,秉承“一个作品,一篇文章,一个奖”的目标,他相继完成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天津博物馆、映秀震中纪念馆、钱学森纪念馆、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和澳门大学横琴新校区、北京奥运羽毛球馆、北京奥运摔跤馆等一个又一个精品工程。他语重心长地对同学们说,设计每一个建筑的同时,也是在设计自己的人生,同学们应过好人生每一关,人的一生,家庭、社会、学习、创业,每一关都需要有符合客观的人生目标定位。青年人要学会做人,勤奋好学,不断创新,要找到实现目标的办法和步骤,每前进一步,都要为下一阶段的发展打下基础。

 

    作为2010年世博会中国馆总设计师,何院士觉得责任重大。中国馆既要体现全球华人的智慧,又要诠释中国文化的时代精神,展示盛世中华蒸蒸日上的形象。他带领整个团队不断的推敲、琢磨,仅在颜色选用上就下了很大的功夫,最终能得到大家的认同,感到很欣慰。随后他还为大家介绍了当年设计位于上海交大的钱学森图书馆时的经过。

 

    他将人的成功总结为四个要素——勤奋,技能,人品,机会。机会,人人平等;勤奋、技能、人品需要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培养,一生努力不断发展和完善。他告诉同学们,建设美丽中国,开创美好人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体中国人的光荣使命。自己非常感恩国家和社会,感恩老师和团队,自己虽已满头白发,然激情仍在,正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希望以智慧和汗水书写美好人生,愿与广大青少年一道共勉。

 

    同学们感叹于何院士精巧的作品设计的同时,更被何院士追求完美、精益求精的精神所打动。很多同学都曾到世博会中国馆参观过,今天能够面对面和设计者交流,大家感到十分兴奋,纷纷向何院士提问。何院士也希望同学们要锻炼好身体,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他号召大家准备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斗一生,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幸福的人生。

 

 

    活动中,同学们对祖国取得的一项项颇具影响力的工程科技成就感到格外自豪,对院士们无怨无悔、无私无畏的科研精神表示崇高的敬意。院士的大家风范和谆谆教诲也定会在同学们成长的道路上留下深刻的记忆,使他们回味无穷,受用终生。

 

    (于悦 常军乾供稿 万鹏摄影)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备案号:京ICP备14021735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133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冰窖口胡同2号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工程院位置图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