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政策文件
中国工程院2018—2022年工作纲要

来源:办公厅宣传与政策研究处   发表时间:2021-01-04

【 字号   】

(2018年9月26日中国工程院第七届主席团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中国工程院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作用,打造国家高端智库,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供强大支撑,根据《中国工程院章程》,制定《中国工程院2018—2022年工作纲要》。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将党建引领融入中国工程院事业发展全过程,团结带领广大院士,守正扬清、牢记天命、凝心聚力、砥砺奋进,充分发挥工程科技对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支撑引领作用,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动力。

 

    二、主要任务

 

    (一)牢记重托,坚决落实中央决策部署

 

    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地服从服务好中央工作大局,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不辜负党和国家的期望与重托。

 

    (二)坚持标准,切实加强院士队伍建设

 

    巩固深化改进完善院士制度成果,发挥院士制度凝才聚智的导向性作用,始终把建设一支忠诚于党和人民、高水平高质量、在科技界和社会上享有崇高威望的院士队伍,作为工程院生存和发展的根本。牢牢把好院士增选关口,坚持德才兼备,突出学风和品行导向,把更多在工程科学技术方面作出重大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热爱祖国,学风正派,品行端正的科技工作者吸收到院士队伍中来。

 

    (三)服务决策,打造顶天立地高端智库

 

    以服务党和政府决策为宗旨,以工程科技战略咨询为主攻方向,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战略研究,服务国家、服务产业、服务社会、服务民生。积极拓展独立评估评价职能,建设“创新引领、国家倚重、社会信任、国际知名”的中国特色新型高端智库。以科学咨询支撑科学决策,以科学决策引领高质量发展,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供强大智力支撑。

 

    (四)守正扬清,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坚守院士称号的学术性、荣誉性本质,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宣传院士传播真理、传播真知,崇德向善、见贤思齐,言为士则、行为世范,提携后学、甘当人梯的崇高品德,在全社会树立良好道德风尚,带动建设科技界扎实的学风和良好创新生态。

 

    (五)履行天命,努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肩负起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担当,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为使命,充分发挥中国工程院多学科、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优势,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瞄准高质量发展和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科技问题,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排头兵,在更高层次和更大范围发挥工程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

 

    三、发展目标

 

    ——建设忠诚于党和人民,在科技界和社会上享有崇高威望的院士队伍。

 

    院士队伍规模适度,年龄结构合理,学科、地区、行业分布更加优化。非资深院士不少于500人,70岁以下院士占全体院士比例不低于40%。激励广大院士做弘扬爱国奋斗精神的模范引领者、做科技创新的奋力开拓者、做高尚学术道德的坚定守护者、做致力提携后学的身体力行者,充分发挥广大院士推动提升国家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的引领作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科技力量组织上主动作为,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提供支撑。

 

    聚焦“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七大战略和系列“强国”部署,发挥工程科技创新在产业革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中的杠杆作用,动员组织广大院士围绕保障国家安全、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生态文明等方面发挥创新引领作用。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院士为国家科技创新补“短板”,解决“卡脖子”难题的关键作用,推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

 

    ——建设中国特色、国际一流的新型国家高端智库,推动建立国家层面独立、客观、权威的第三方工程科技评估评价机制。

 

    加强顶层设计,开展“顶天立地”战略研究,发挥战略科学家的核心作用,动员和组织全体院士开展咨询研究,力争实现非资深院士全覆盖,切实提高咨询研究质量,为党和国家提出专业化、建设性、切实管用的意见和建议。深入推进战略研究联盟建设,聚焦地方需求共建地方战略研究院,到2022年基本实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全覆盖。每年设立150项左右的咨询研究项目,承担30项左右国家高端智库课题,上报60份左右的院士建议,报送党中央、国务院和有关部委报告20份左右,咨询研究项目非涉密研究成果公开出版、发表或通过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平台发布的数量占比超过80%。

 

    积极在国家重大科技方向选择、重大项目评审、重要人才评价、机构评估及重大工程实施中充分发挥第三方评价的作用;第三方评估组织架构和实施机制更加完善,初步建成相对独立的国家层面的评估评价机构,作为第三方评价机构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展中国工程院国际影响力。

 

    实现与国际上现有47个国家级工程院、有关国际组织包括国际工程与技术科学院理事会(CAETS)、欧洲应用科学技术和工程科学院理事会(Euro-CASE)等的联系与交流全覆盖;选择与12-15个国际上现有的国家级科学院、医学科学院建立联系与交流;选择与10个左右国际上知名的高端智库建立联系与交流;与重点的12个合作伙伴建立机制性合作关系。开展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国际工程科技交流活动,探讨建立金砖国家工程院交流合作机制,促进落实我国对非洲工程科技界的援助。外籍院士数量达到国内院士总量的10%左右。

 

    ——构建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科学高效的支撑服务体系。

 

    健全组织实施机制,加强机关政治建设,建设模范机关,打造政治坚定、作风过硬、本领高强的干部队伍;加强院士服务,建好院士之家,推动实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至少有一个院士服务机构;推动战略咨询中心从咨询服务为主向战略研究为主转变,建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家高端智库核心研究支撑机构;建设先进的业务信息化系统,筑牢高端智库信息化基础。

 

    四、主要举措

 

    (六)高举伟大旗帜,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

 

    紧扣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充分发挥院党组的领导作用,持续加强党对工程科技事业的领导,加强党对院士队伍的领导,紧密联系实际,不断提高推动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学习培训,抓好“三会一课”,提升支部组织力。以开展巡视整改“回头看”工作为契机,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巩固深化“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教育的成果,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党百年等主题开展相关活动。严格落实“两个责任”,抓好监督执纪问责。

 

    (七)守好增选关口,保证院士队伍质量

 

    坚持“强化责任、履行职责,坚持标准、保证质量,严肃纪律、端正风气”,坚守院士称号学术性、荣誉性的本质,认真做好2019、2021年院士增选工作。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政治把关,突出学风和品行要求,严把院士增选“入口关”。在基本稳定的前提下,适度增加增选名额,改进涉密领域候选人院士增选工作,加强新兴产业领域院士增选工作。更多关注工程科技一线和新兴交叉学科,更多关注创新型企业领军人才,吸收更多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加入院士队伍,使院士队伍的年龄结构、学科布局和行业地区分布进一步优化。认真组织做好外籍院士增选工作。

 

    (八)弘扬科学精神,加强科学道德建设

 

    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既积极主动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又高度重视院士科学道德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增强感召力。深入挖掘院士和院士创新团队中的模范典型,不断讴歌院士群体中的爱国典型、创新模范、道德模范、育人模范,与时俱进创新宣传方式和手段。高度珍惜院士称号的纯洁性,制定具体的刚性规章制度,保障院士队伍科学道德建设。组织院士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进一步推动科技界科研诚信建设新格局。进一步强化院士自律,完善制度建设,维护院士群体的荣誉和尊严。认真对待社会监督,做好投诉调查处理,加强警示教育。

 

    (九)聚焦国家所需,发挥院士引领作用

 

    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凝聚创新力量,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协同广大工程科技工作者联合攻关,推动集中攻破关键核心技术,在前瞻性、战略性领域打好主动仗。号召并支持广大院士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坚持科技创新、服务国家、造福人民,在各自岗位上勤奋工作,做创新引领的表率。

 

    (十)强化战略咨询,服务国家科学决策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突出工程科技创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院士群体的智力优势,对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综合竞争力提升的战略问题,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咨询研究,提高综合研判和战略谋划能力,为国家行业产业决策提供智力支撑,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建立多方沟通协调机制,做好咨询研究立项选题,着力提高战略咨询质量,加强成果跟踪落实和转化应用。依托综合实力较强的研究机构,整合资源,同部委、军队、企业等在相关工程科技领域分别建设战略研究院,充分发挥战略研究联盟理事会的作用,加强联盟机构之间的沟通协调,依托各自的资源优势和专业特色,创新合作模式,协同开展重大战略咨询任务。

 

    (十一)拓展评估评价,凸显智库新特色

 

    充分发挥我院学科交叉综合的优势,积极拓展对国家重大科技方向选择、国家重大项目评审、重要人才评价、机构评估等进行科学、系统、独立的第三方评估,提供客观、中肯、实用的评估意见。建立机制,形成规模,提升评价质量,努力推动建立国家重大科技计划和重大工程评估的制度机制,推动建立完善的第三方评估组织架构和实施机制,推动建立评价活动信用评价机制,形成系统、完善的针对国家重大科技计划和重大工程的评估技术与方法。

 

    (十二)提升知识服务,强化工程科技信息支撑

 

    基本建成国际先进、国内领先、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工程科技全领域信息汇聚中心、数据挖掘中心和知识服务中心,构建我国广大工程科技工作者普遍倚重的智能化和知识化互联网服务平台之一;在我院智库建设制度化框架下,面向部分重大咨询项目构建大数据信息化支撑平台,联合各专业机构形成智库服务联盟体系;初步形成公益服务和有偿服务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的运营机制;建设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科技知识中心,积极推动工程科技知识库的国际共建共享、共用共惠。探索构建我国工程科技大数据服务领域的标准化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打造超过400项特色产品库,实现特色知识应用由功能化向产品化的建设模式转变。

 

    (十三)夯实科技合作,服务创新驱动发展

 

    深度推进和部委、地方、军队、企业等的科技合作,每年开展科技合作活动不少于100场,切实提高科技合作质量。突出地方特色,推进与地方共建战略研究院,到2022年逐步形成区域分布合理、产业优势鲜明且制度完善、运行有序、高端精干的工程科技智库群体,围绕地方重大需求开展战略咨询研究,为地方创新发展提供工程科技支撑和人才智力支持,以智力优势着力支撑地方产业发展。支持规范化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加强与中国科协合作,建立并完善院士工作站建设和发展的评价引导机制。

 

    (十四)引领学术方向,扩大智库学术影响

 

    超前谋划与部署,建设中长期研究机制,预测学科发展趋势。完善“2-2-7”学术活动体系,每年举办百场左右学术活动,国际高端论坛和工程科技论坛形成示范性会议品牌。探索“三方办刊”模式,建设数字期刊平台,将“1+9”系列院刊建设成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学术期刊集群,吸引世界级成果在工程院院刊上首发,主刊《Engineering》进入全球工程领域综合性期刊前十,其余院刊均被国际权威索引机构收录。

 

    (十五)推动工程教育,培养提携创新人才

 

    瞄准工程科技人才培养中的热点问题、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以问题为导向,组织院士专家开展战略咨询研究。切实加强人才培养方面战略咨询的全流程规范化管理,确保提高咨询研究质量,为中央及有关部门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政策制定提供决策支撑。继续配合做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联合培养博士生等工作。加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教育中心建设,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加强青少年科普工作。做好光华工程科技奖励基金会工作。

 

    (十六)深化科技扶贫,助力全面实现小康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院党组对扶贫工作的领导作用,发挥院士们的智力优势和技术优势,凸显科技扶贫、技术扶贫特色,加大科技对脱贫攻坚的供给和支撑。深化对云南会泽县、澜沧县定点扶贫工作,立足两县实际,在项目争取、地区发展规划、职业教育等方面加大帮扶力度。落实具体工作机构和人员,选派优秀干部挂职扶贫。统筹资源、发挥优势、创新方式,帮助定点扶贫县到2020年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支持赣南等老区振兴发展,探索建立科技助力老区振兴发展的长效机制,促进科技成果在贫困老区的转化。

 

    (十七)坚持开放共赢,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

 

    提高国家高端智库的国际化水平,积极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加强与有关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巩固双边或多边合作机制,深入推进重要合作机制平台建设。探讨拓展工程科技机构交流渠道与建立深度合作,在一带一路倡议、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等框架下,开展国际工程科技主题交流活动。鼓励和支持中国专家在国际科技组织中任职,推动中国科学家在国际科技组织管理中发挥更大更多作用。引进国外智力资源,进一步发挥外籍院士作用。

 

    五、保障体系

 

    (十八)加强院士服务,建好院士之家

 

    在思想上、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关怀广大院士,创新服务方式,探索提高院士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加强院士医疗保障服务,积极推动和协同相关部门帮助院士解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执行院士退休制度,做好退休院士服务工作,保障他们的待遇和礼遇,支持退下来的院士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建言献策,助力科技创新。加强资深院士工作委员会工作,开展咨询、科研、科普、调研等工作。加强对院士状况的调查研究,及时回应院士关切。

 

    (十九)加强队伍建设,建设模范机关

 

    加强机关党建,扎实推进机关政治建设,做好“三个表率”,着力打造模范机关。不断提升机关服务院士队伍建设、支撑高端智库建设的能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院士队伍建设、智库建设、国际合作等各项业务工作制度体系,健全完善适应工程院特点的科学高效的项目管理、经费管理和后勤保障体系。坚持好干部标准,努力建设一支可信赖可依靠的机关干部队伍。

 

    (二十)推动战略转型,发挥战略咨询中心支撑作用

 

    优化战略研究、知识服务、项目管理业务体系,完善重大咨询项目研究支撑机制;组建若干专业化研究部门,服务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调整组织架构,优化队伍结构,到2022年人员规模达到200人,高级研究人员占比不低于40%,建立科学有效的内部激励机制,积极探索战略研究人才引进和专业化培养,强化咨询研究支撑能力,提高咨询管理和服务水平;积极对接地方和企业等战略咨询服务需求,促进咨询研究逐步向专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更好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落地;加强咨询项目绩效管理和信息化管理,基本实现项目信息化管理。

 

    (二十一)健全实施机制,落实纲要目标任务

 

    开好2020、2022年院士大会,充分发挥院士大会、主席团、院常务会、各学部常委会、各专门委员会作用,科学民主决策,重大事项及时提交会议研究讨论,充分发挥院士集体智慧。加强统筹协调、组织领导,对本纲要目标任务进行分解和分工,建立健全督查机制,加强督查督办,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