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
我所参加的三次全国科技大会

来源:系统管理员   发表时间:2009-06-15

【 字号   】

张彦仲


  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科学的春天”的到来,经历了“科教兴国”,到“建设创新型国家”,我国科技事业实现了中华民族史上最快的发展与最大的跨越。在改革开放的30年里,我国先后召开过三次全国科技大会,我有幸三次参加了这些科技界的盛会,尤其是直接关系到航空工业的发展,使我感慨良多。
  一、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科学的春天
  1978年3月18日是一个让中国科技界和全国人民难以忘怀的日子。这一天,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复出不久的邓小平发表重要讲话,旗帜鲜明地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中国在经历十年浩劫后的第一次科学大会。在这次全国科学大会的在开幕式上,邓小平作了重要讲话,他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脑力劳动者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点,从而澄清了长期束缚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理论是非问题,打开了禁锢知识分子的桎梏。
  在这次大会上邓小平提出:“要建设宏大的又红又专的科学技术队伍”,“我愿意当大家的后勤部长”。郭沫若在闭幕式上作了“科学的春天”的讲话。作家徐迟写了著名的 “哥德巴赫猜想”报告文学,为钻研技术,被曾说成是走“白专道路”的陈景润平反,在全国引起极大的震动。同全国广大知识分子一样,我们由衷地欢呼科学的春天到来了。
  我是作为获奖青年科技人员的代表参加1978年科学大会的,航空工业的代表有:徐昌裕、陈少中、汤钦训、王仁智、赵渠森、稽钧生、谢础等。参加全国科学大会的军工代表团住在北京军区招待所,团长是罗瑞卿。我记得当罗瑞卿同志坐着轮椅出现在大家面前时,全团代表自觉起立,热烈鼓掌达3分钟之久,表达了广大代表对这位长期受迫害又刚解放出来的将军的敬意。我们同全国广大知识分子一样,怀着兴奋的心情,欢呼科学的春天的到来。航空工业是深受“四人帮”破坏的重灾户,十年浩劫造成航空工业大部分企业生产基本瘫痪,许多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被取消,瞎指挥,打乱仗,大铺摊子,乱上型号,全行业处于严重无政府状态。1976年,随着动乱的结束,航空工业通过整顿,开始步入改革开放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由于抓质量整顿,抓预研基础建设,抓企业改革,发展对外贸易,航空工业发展终于出现了新的局面。
  第一次全国科学大会是新中国科技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和里程碑,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前奏。大会确立了科学技术的关键地位,发出了“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的伟大号召,重申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明确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这次大会以后,航空工业认真落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全国科学大会精神,解放思想,拨乱反正,端正科技工作路线,改革管理体制,整顿科研机构,全面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建立正常的科研秩序,各项工作逐步步入正轨。航空工业部吕东部长认真贯彻全国科学大会精神,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了“三个一代”(更新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的发展航空工业战略指导方针,并初步规划了飞机“更新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的目标。1978年7月,航空工业部在天津召开了航空科学技术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航空工业要实行“科研先行”的方针,会上把航空科研分为预先研究和型号研制两大组成部分,确立了预先研究的地位和作用。大会决定航空工业从科研经费中划出30%用于预先研究。会议还积极安排了科研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立起由科学研究所、产品设计所、工厂研究所、以及院校科研所等四方面组成的航空科研体系。从此,航空工业开始了向重点抓科研和新机方面发展的重大转变。不久“三个一代”(更新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的提法和30%科研经费中用于预先研究的做法,也在军工各部门和企业得到广泛应用。
  二、1995年全国科技大会:航空列入“高技术领域”
  1995年5月26日至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这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是改革开放30年里我国召开的第二次全国科学大会。大会号召全面落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思想,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加速全社会的科技进步。做出了《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实施科教兴国,把科技与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我是作为航空工业总公司的代表参加这次大会的,航空工业参加这次大会的代表还有顾诵芬院士等。大会期间,讨论了《中共中央关于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征求意见稿)》。但注意到稿中提出的重点发展的“高技术领域”,未列入航空技术,这将对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为此,我同王大珩、师昌绪、马  宾 、高镇宁 、庄逢甘、顾诵芬 等著名专家联名向党中央、国务院写信,建议在修改《征求意见稿》时,将航空工业列入高技术产业。原文如下:
  关于把航空技术列为
  重点高技术领域的建议
  我们研究了《中共中央关于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征求意见稿)》,深受鼓舞。但注意到稿中提出的重点发展的高技术领域,未列入航空技术,与1991年七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中‘航空航天技术’的提法不同,这将在国内外造成重大影响。我们建议在修改《征求意见稿》时,还是维持原来的提法,把航空技术继续列为重点发展的高技术领域:
  (一)航空技术确属高技术
  航空工业是国际公认的高技术产业按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欧盟科学技术指标报告》的标准,都把航空工业列为高技术产业。
  航空技术是不断创新的高技术从40年代以来,大体以10年左右为周期,相继出现了以喷气、超音速巡航、宽体机身、低污染高效发动机、飞机综合化和隐身为标志的高新技术。它们的应用使军、民航空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发生了质的变化。
  航空器是高技术的集成大量单项高技术是航空器的技术基础,但没有先进的航空总体综合技术是研制不出高性能的航空器的。
  (二) 航空技术应列为重点高技术领域
  航空技术是战略性高技术海湾战争充分证实空中力量在现代高技术战争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先进的飞机与机载武器在未来各种规模的军事行动中是实际可用的主战武器,也是实现国家政治和外交目标的重要手段。没有先进的航空技术就没有巩固的国防,就难于应付现代战争。
  发展民机是我国航空高技术产业化的必由之路我国航空运输迅猛发展,对民用飞机的需求日益增长。预计未来20年外购飞机价格总额将达近千亿美元。这个受到世界关注与争夺的巨大市场绝不应该拱手让给外国,要牢牢抓住这个机遇,大力发展我国的民用航空产业。
  航空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航空技术的发展是带动相关产业科技进步的动力,是民用高技术的重要发源地。如50年代以来为航空配套建设的一些工业基地已成为对国民经济建设具有重大影响的企业,推动了我国冶金、橡胶、石化、轻工、电子、机械等工业部门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因此,主要发达国家都把航空技术列为关键技术,近年来,韩国、新加坡等新兴工业国家和台湾地区均把发展航空工业作为推动其产业高技术化的主要举措。
  (三)发展航空高技术必须重视的几个问题
  当代的航空工业是国际性工业,加强国际合作就能充分利用国外的技术与资源,提高科研起点,是发展航空技术的重要途径。但在合作中,核心技术决不会转让,必须以自身的技术实力为基础,强调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地开展国际合作和航空技术研究。
  现代航空技术方兴未艾,在组织型号技术攻关的同时,要特别注意世界航空技术发展趋势,对未来航空发展具有突破性的前沿技术,必须提前开展研究,以提高自我创新能力,增强科技主动权,具有国际竞争能力。
  航空技术多数具有军民两用性,成熟的军民用航空技术能相互转移和促进,但各有特点。军用航空更强调产品的特殊功能、性能与生存力,民用航空更重视产品的安全性、经济性和舒适性。我国民用航空技术基础十分薄弱,必须加速发展。
  面对冷战后军品生产规模收缩,世界航空工业正进行精干队伍的结构调整。我国航空工业已具有相当基础,但摊子过大、力量分散的问题一直未能解决。必须加速产业结构调整,集中力量,形成拳头,以更有效地发展航空事业。
  我国航空工业与国外比还有较大差距,2010年是我国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发展部署,并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出重大步伐的关键时刻。在这段时间内,如再不把航空技术抓上去,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将存在严重的缺陷,在军事上将陷于被动的困境,我国21世纪初近千亿美元的国内民机市场将继续被国外占领。为此,建议在修改《征求意见稿》时,将航空技术列为重点高技术领域。
  经过多方反映,这一建议终被中央采纳,正式写进中央全会决定和政府工作报告,从而确立了“航空高技术”的地位。这个决议对于统一全国思想,加速航空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大飞机列入“国家重大专项”
  2006年1月9日至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举行本世纪首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继1956年知识分子会议、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1995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之后召开的第四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也是改革开放30年中召开的第三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
  我作为中国工程院的院士代表有幸参加了这次大会。这次科学技术大会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部署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是我国科技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大会着重讨论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是我国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对科学技术发展进行的第一次全面规划,对我国未来十五年的发展有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温家宝总理在会上指出,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们实施了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取得了“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三峡工程等重大成果。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还要通过实施一批重大专项,如大飞机等,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产业群,抢占未来竞争的制高点,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攻克一批具有全局性、带动性的关键共性技术,并通过工程示范和推广应用,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掌握一批关系国计民生和国防的核心技术,提升相关领域整体技术水平,保障国家安全有重大意义;建成几项标志性工程,可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与航空工业关系十分密切的是,经过长期讨论、反复研究,大型飞机终于成为国家十六个重大专项之一,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这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和人民的意愿,也标志着中国人要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制造有国际竞争力的大飞机,让中国的大飞机飞上蓝天,实现几代人的梦想。
  研制和发展大型飞机,是一个国家工业、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大型飞机列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全国人民多年的愿望。自主研制大型飞机,发展有市场竞争力的航空产业,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带动科学技术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使我国早日实现现代化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实施大型飞机研制重大专项对我国经济和科技发展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航空工业产业链长、辐射面宽、联带效应强,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制和发展大型飞机能够带动新材料、现代制造、先进动力、电子信息、自动控制、计算机等领域关键技术的群体突破,能够拉动众多高技术产业发展,其技术扩散率高达60%。发展大型飞机,还将带动流体力学、固体力学、计算数学、热物理、化学、信息科学、环境科学等诸多基础学科的重大进展。研制大飞机,将会全面地、大幅度地带动我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
  实施大型飞机重大专项有利于航空工业的发展。实施大型飞机重大专项要集成世界最新技术,研制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大型客机,最终形成强大的航空工业。发展大型飞机可以为航空工业的发展提供突破口和增长点,有利于提高我国航空工业的制造能力和管理水平。
  当然,研制大型飞机投资大、周期长、不确定因素多,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面临许多风险和困难,任务十分艰巨。要生产出安全可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大型飞机,并实现产业化,更需要做许多艰苦细致的工作。但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把发展大型飞机正式列入国家重大专项,无疑对航空工业是极大的鞭策和鼓舞。
  会后,2006年7月国务院组织专家对大飞机的方案进行论证,成立了“大型飞机方案论证委员会”,由李未、顾诵芬院士和我共同主持。 专家委员会提出的方案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批准。全国人大也审议通过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和大飞机等十六个重大专项,并将大飞机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国务院于2007年3月18日向全世界宣布:国务院批准“大型飞机研制重大科技专项正式立项,同意组建大型客机股份公司,尽快开展工作”。中国商用飞机公司于2008年5月11日在上海挂牌成立,正式开始了大型客机的研制工作,竖立了我国民用航空产业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改革开放30年过去了,新中国也迎来60华诞。如今,神州大地阳光明媚,科学的春天还在延续。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多么盼望我国科学技术的整体水平能早一天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我也深知,中华民族的崛起,必须有科技的崛起,其中自然包含着大飞机工业的崛起!纪念改革开放30年和新中国建国60年,我们航空工业和全国一样,应坚持“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为建设有国际竞争力的航空工业而奋斗!
 

(作者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务院大飞机专家委员会主任)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