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网 2022-04-06 09:49
【百名院士的红色情缘】
光明日报记者詹媛
“我们任何人都不希望有战争,愿世界充满和平,但中国的近代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没有自己强大的国防,就相当于没有自己的国门。”
——王泽山
1050万元,捐赠!
做一个有知识,文明,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2001年1月4日, 摄于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发射药实验室
摄影师:侯艺兵、王生生、王志英
2021年12月,王泽山将所获得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等共计1050万元,捐赠给南京理工大学,希望能“长期稳定地支持在科学研究领域取得突出成绩且具有明显创新潜力的青年人才”。
捐赠巨款的王泽山,生活却极为简朴——不用秘书、不要专车,不想为任何琐事浪费时间,甚至觉得“到理发店受人摆布也浪费时间”。在他的生活中,没有节假日的概念、没有固定的一日三餐。
对王泽山而言,其他种种,皆不重要。
只有一件事会让他“一旦离开,就会感觉失去了生活的重心”。那就是,能否以所从事的火炸药研究壮大国防,守好国门。
出生于1935年的王泽山,幼时住在吉林市远郊的桦皮厂镇。那时,日本占据了东北三省,还扶植了“伪满洲国”。
王泽山被迫接受“伪满”教育,他的父亲却冒着生命危险,悄悄严肃地告诉王泽山:“你是中国人,你的国家是中国。”父亲的话深深地镌刻在他幼小的心里,驱散了蛮横的入侵者所带来的困惑。从此,他暗下决心:“绝不做亡国奴。”
1954年,19岁的王泽山高中毕业了,这时,抗美援朝的硝烟刚刚散尽。
2017年12月27日,王泽山院士在南京理工大学汤山科研试验中心介绍爆炸试验
“我们任何人都不希望有战争,愿世界充满和平,但中国的近代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没有自己强大的国防,就相当于没有自己的国门。”年轻的王泽山带着建设国防的理想,报考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当时,海军、空军是热门专业,可王泽山却选择了最冷门的火炸药专业。这是一个研究领域狭窄、危险性高,被人们视作“一辈子也出不了名”的专业,然而它同时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几乎在所有战略、战术武器系统中都不可或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武器装备的水平。
王泽山成为同届中唯一自愿选择这个专业的学生。“大家都不去考虑这些比较边角的专业,但我想既然是设立的重要专业,国家需要的就要有人去做。”从此,让中国的火炸药研究“世界领先”“在军事领域实现有国际影响力的大成果”成了王泽山科研生涯的终极目标。
他凭借着在“废弃火炸药再利用”“低温度感度发射装药与工艺技术”“等模块装药和远程、低膛压发射装药技术”等方面的杰出贡献,三次获得国家科技大奖的一等奖,其中两次是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一次是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他推进我国火炸药整体技术实力进入世界前列,让中国的火炸药事业“复兴”。用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怡昕的话说,“王泽山的研究成果不是国内领先、国际先进,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领先”。
2018年1月8日,他第四次登上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领奖台,这一次,迎接他的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荣誉。
王泽山曾告诫年轻学子:“做人做事都要有自己的道德底线,爱党、爱国、爱人民。”他心中的使命感,一如六十年多前站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门前时的那般强烈与炽热。他说:“我确实有这个精力,感觉必须要做,对咱们整个国防有贡献为什么不做?我接受这个任务就一定要把它搞好,这是国家给我的使命。”
院士小传:
王泽山(1935— ),含能材料专家,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研究了发射药及其装药理论;发明了低温感技术,提高了发射效率,使发射药威力超过国外同类装备的水平;研究和解决了废弃火炸药再利用的有关理论和综合性处理技术,实现了资源化再利用,加强了安全防范,降低了公害,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发明了一种高密度火药装药技术,并推广应用。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原文:https://kepu.gmw.cn/2022-04/06/content_356371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