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号 小 中 大 】
近日,“科技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到达兰州,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主任王礼恒在兰州理工大学演讲时说,经过49年的发展,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不仅取得了科学技术的重大进步,也形成了完整的航天系统工程管理的体系,中国的航天事业正向前蓬勃发展。 王礼恒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航天走向世界,朝着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服务相协调的格局发展,取得了以载人航天为标志的重大成绩,创造了中国航天的新辉煌。 “在今后,中国航天事业的目标,是要实现我国航天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造福全人类,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出更大贡献。发展方向,是要加速低成本、高可靠、大推力、无毒无污染的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研制,发展可重复使用运载技术,提高进入太空的能力,建立我国新型的航天运输系统。同时还将逐步建立我国独立自主的空间信息系统,实施载人航天后续工程,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代表的深空探测活动,有选择、有重点地开展空间科学探测活动。”王礼恒激情满怀地描绘着中国航天事业的蓝图。 王礼恒介绍说,中国航天的发展,首先是要研制新一代运载火箭,实现运载火箭技术跨越式发展,赶上国际先进水平。“新一代运载火箭采用系列化设计思想,采用无毒、无污染推进剂,运载能力大、适应性强、批量化生产,可以满足我国未来20~30年的航天发展需要。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到1.5~2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达到1.5~14吨。” 而在可重复使用运载器方面,我国也将积极探索可重复使用运载器技术,循序渐进,以掌握核心技术为突破口,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将论证以串联式、两级入轨、垂直发射、水平着陆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输系统起步的方案。 “我们航天事业的发展原则是,根据我国国情,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某些领域保持世界先进水平。”王礼恒说,中国航天事业应该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提高国防实力与人民生活水平、推动科技进步、加强技术与经济的结合、增强综合国力。 王礼恒再次向大家阐述了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在2003年,以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为标志,实现首次载人飞行,已经圆满完成。今年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全面完成第一步任务。第二步,在2010年前后,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与飞行器空间交会对接的关键技术,开始实施空间实验室工程。第三步,建造20吨级的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而探月发展战略方面,我国将在2020年前实现“绕、落、回”的总体目标。王礼恒介绍说,探月战略的一期工程,是发射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卫星),实现环月探测,开展月球表面和空间环境探测,计划在2007年前后发射;二期工程,将实现月表面软着陆与月面巡视勘查,计划在2012年前后发射;三期工程,实现月球探测器自动采样返回,计划在2017年前后实施。 “我国开展月球探测,具有深远意义。”王礼恒说,“探月工程将促进我国空间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为深空探测未来的发展奠定技术基础。同时也将带动我国相关基础科学的创新与高技术的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增强民族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