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
金涌:循环经济倡导新的生产模式和生活方式

来源:系统管理员   发表时间:2009-06-15

【 字号   】

 

(2006-10-10 09:46:15)

科学时报记者 易蓉蓉

    9月21日,“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来到西南政法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工系教授金涌作了题为《生态工业工程:循环经济的工程科学基础》的报告。

    在报告中,金涌就循环经济模式提出的历史背景、循环经济的内涵、面临的主要技术挑战、建设生态产业的主要指导原则和生态园区规划等问题作了细致阐述。他首先分析了新世纪中国经济面临的课题:由于城市化速度加快,能源、资源制约,环境污染严重,对外依存度过高,科技贡献率过低等,中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必须改变,才能持续高速发展。

    对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讨论已经历了半个世纪,上世纪末生态经济学家介入讨论,提出效法自然生态中物质在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微生物(分解者)之间循环利用的法则,来组织社会经济,其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认识进入了新阶段。

    金涌介绍了循环经济的内涵,社会经济增长需要通过建立“资源→生产→产品→消费→可再资源重新利用”全生命周期清洁生产,从源头防止污染保护生态环境、能源优化利用和可再生能源开发,才能既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又避免由于无节制掠夺式开发导致的自然生态的破坏。

    金涌认为,运用自然生态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三个平台建设问题:

    第一是循环经济学理论平台建设。由于传统经济学涉及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时,它们被看成一个“公关物品”被无偿使用了,需要对“环境价值”、“资源价值”的定量计量,并纳入市场经济机制,建立如绿色GDP等新的经济学体系。

    第二是循环经济的工程实践平台建设。“循环经济要求产业技术追求的目标有四条:充分、重复、循环利用资源;优化利用能源,可再生能源开发;环境与生态保护;效率和利润最大化。同时用这四条标准,审视所有现行生产模式和生活方式。通过技术创新和生态产业园区规划,确认工程科学技术创新是循环经济的基石。

    第三是循环经济的生态伦理、法规和道德平台建设。由于生态破坏容易,恢复难,需要通过政府法规建设和教育道德养成,循环经济社会才能建成。如对“谁制造,谁分解,谁销售,谁回收,谁污染,谁治理”等理念的推进是十分必要的。发展生态产业工程要求我们通过以资源消耗小、污染少的新的工艺替代落后产业,通过资源能源消耗减量,通过资源能源在生产中重复利用、循环利用,通过废弃物再资源化,通过发展互利共生产业,通过区域内生产物流、能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最优配置建立生态产业园区来实现,这将是一个需要多学科介入、长期奋斗的艰难的过程,但又是一个惠及子孙的伟大的任务。
(来源:科学网)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