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
物联网开启“智慧生活”

来源:系统管理员   发表时间:2010-09-09

【 字号   】

 来源:扬州日报  时间2010-09-09 00:00  

B011283986273603_change_RBJDB01909Cb001.jpg

    核心提示

  “物联网就像是生活中升起的一朵‘云’。”潘云鹤院士用一个很形象的比喻阐述“物联网”。他说,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进入物联网时代,智能医疗、环境监控、智能电梯、动物标识、电子钱包、智能电网等都将慢慢渗透应用到我们生活的每个领域。有专家预测,10年内物联网就可能大规模普及,发展成为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其产业要比互联网大30倍。届时,很多以前只在科幻片中出现的场景,将成为人们现实生活中的一部分。“物联网带我们进入‘智慧生活’。”

  扬州网讯 (记者 吴生锋)  昨日,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潘云鹤院士在扬妙论物联网发展时说,温家宝总理在今年3月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眼下,国内物联网产业发展速度之快是“很少见的”,各有关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加紧科技研究,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工程院在进行相关规划,各路商家企业也都在着手或准备投资物联网。

  物联网不能“盲人摸象”

  物联网的定义是什么?潘云鹤院士介绍说,从1999年“物联网”概念初步被提出,一直到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一份有关物联网的报告引发全世界大范围的关注,很多专家已对物联网有初步的认识,却又一致公认,到现在对于物联网还没有统一明确的定义。

  不同行业,如通信行业、计算机行业、传感器行业等,都从各自的角度提出了有关物联网的概念,且相互之间均不同。可以用“大象”打比方,这个大象就是物联网,不同行业从不同的“部位”,也就是自己的行业角度得出不同的结论,就好比“盲人摸象”,只及一处,看不到全貌。

  通过10年的概念发展,潘云鹤院士认为,可以用“C3SD”来总括物联网,也就是通讯系统、感知系统、计算系统、控制系统和数据海等五大技术支撑系统共同组成了“物联网”的含义。

  生活中升起的一朵“云”

  潘云鹤院士说,水流速度的变化会产生浪。信息流也是这样,信息流的剧烈变化会产生大浪。而这个大浪会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尽管尚无明确统一的物联网概念,物联网发展也处于起步阶段,但物联网正在成为继印刷、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五大技术时代之后,推动人类历史上第三次信息流形成的大浪潮。

  物联网就像是生活中升起的一朵“云”,自动照看着你的工作和生活,而这“云”里面包含了云计算、云识别等各种模式,也就是通过各种数据组合之后,它可以代替人,或者协助人进行判断和管理。

  如何理解?潘云鹤院士举了个例子,这个例子叫“脑脑互通”,实现人脑和计算机的一体化。据潘云鹤院士介绍,他在2005年访问美国时得知,对方正在研究把猴子大脑的信息提取出来,用计算机来分析,最后让猴子的大脑和计算机能够进行连通,实现人为控制猴子的目的。“回国后,我就在浙江大学立了个项目,但费用只有两百万,买不起猴子,只好拿老鼠做试验,我们把老鼠的大脑和计算机连接,成功实现了对老鼠的人为控制,你拿一只遥控器就能命令老鼠怎么走路。”

  潘云鹤院士说,这项研究看似很无聊,但研究背后的价值却非常高,如果试验的动物是一只狗的话,给狗装上摄像机,“脑脑互通”之后,通过人为控制,在地震时可以起到搜救作用。

  为人类带来“智慧生活”

  “物联网将会深刻改变人类生活。”潘云鹤院士认为,未来的物联网将广泛应用在电网、物流、家居、医疗、农业、国防、军事等众多领域,将呈现广泛感知、海量聚合、智能处理、高效流通、及时调节等特点。

  例如农业生态环境监测,潘云鹤院士举例说,美国加州从上世纪80年代起,建设了百余个农业气象站,监测太阳辐射、地下水、大气温度、大气湿度、降雨量、风速、土壤湿度等信息。通过测定不同区域的基础蒸发量,并通过互联网发布,使农民随时可以获得不同地区合理灌溉农田的建议,年节水1.3亿立方米,效益达到0.65亿美元。

  大田粮食作物方面,如法国2008年建立了农业区域监测网络,对作物的苗情、长势信息、与作物生长直接相关的环境信息进行获取,并将相关数据发送到农业综合决策网进行处理,以指导施肥、施药、收获等生产全过程。

  在智慧医疗领域,过去医院接受一名病人,仅入院登记就需要15分钟左右;而采用RFID医疗卡,只需2分钟。RFID标签还具有快速账务结算的功能,经机器识别身份后,3秒钟办卡机就会自动派出一张电子就诊卡,在卡上存入500元以上的备用金后,病人就可以直接持卡去就诊和配药。人体佩戴的小型传感器可收集心电、心率、脑电波、呼吸以及脉搏等各种健康数据,通过无线通信将数据传给数据中心,从而达到实时监测的目的。医生还能据此分析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并建议其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也就是说,物联网将贯穿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决定着我们的行动。”潘云鹤院士如是说。

  人物名片

  潘云鹤

  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党组副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人工智能研究,是中国智能CAD和计算机美术领域的开拓者之一,曾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项。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