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
地球变暖之天问大气(二)

来源:CCTV10 走进科学   发表时间:2012-03-21

【 字号   】

 

 

  这是一条中国的雨带,初夏时主要位于江淮之间,到盛夏,北移到海河流域和华北地区。然而,2007年7月,雨水并没有像往常那样逐步北移,而是停滞在黄淮一带,并集中形成了暴雨。由此,淮河流域暴发了1954年以来的第二大洪水。在济南,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让泉城变成了水城。也正是在这个月,英国遭遇到了200年一遇的大雨,印度尼西亚暴发了猛烈的泥石流,孟加拉洪水泛滥,一半国土被淹。热浪袭击欧洲中南部,造成数百人死亡。美国西部遭遇罕见高温,山林大火迅速蔓延。而处在冬季的南美洲,则遭遇到了异常低温。让人没想到的是,当北半球进入冬季时,气候灾害又来了。
 2008年1月,大气环流持续异常,使冷暖气流出现了稳定对峙,不断交汇在中国江淮流域和长江以南地区的上空,形成了罕见的冰雪冻雨天气过程。先是雨夹雪转暴雪,接着出现持续冻雨,四次连续袭击,使大半个中国都被压在了冰雪之下,让人们遭受了长达一个月之久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交通中断、通信中断、电力中断、物资供应中断,农业生产受损,1亿多人被卷入雪灾之中,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500亿。
 风雪阻断了回家过年的旅程,在肆虐的雪灾面前,让人们不禁充满了困惑,不是说地球变暖了吗?
 事情并不矛盾,地球变暖是就全球平均气温而言的,并不意味着发生在所有地区和所有时间,同时,它还意味着地球气候系统的剧变。大气环流异常,打乱了热量和水汽的正常传递,使冷暖剧变或旱涝急转的极端气候事件不断增多。
 2010年上半年,中国就出现了这种剧烈转变,西南五省份刚摆脱特大干旱,接着连续遭遇暴雨袭击,洪涝齐发。在东北,持续罕见低温5月结束,异常高温6月就接踵而至。2011年,类似的情况又再次出现,6月份之前,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了近60年来最严重的冬春持续气象干旱。进入6月份后,这一地区遭受严重暴雨洪涝灾害,降水量为60年历史同期最多。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丁一汇:“气候变暖了以后,海洋的蒸发增加,输送增加,所造成的某些水汽在某些地方集中,某些地方呢它流出去变少,这样子呢,旱涝它就并存,甚至可以发生急转。”
 同样在2011年,非洲东部遭遇60年来最严重干旱,夺去了近3万儿童的生命。而在泰国,连续4个月洪水使首都曼谷变成水城,900多万人受灾。
 随着地球的逐渐变暖,这种情况是越来越加剧了,我们说,温度升高的同时,它毫无疑问,蒸发量也就大了,而与此同时,大气能够容纳水分的量也提高了。据统计,我们在地面上的这个温度每提高1摄氏度,那么对于大气来说它能够容纳的水量就会增加7%,这意味着什么呢?我们有点水汽上去,被大气容纳住了,它马上就能以降水的形式给我们补充下来,但是现在,它能够达到临界的这个值,比以前高了,你再多的水汽上去,都是被它包容在其中,达不到条件,降不了雨,所以地面上就会越来越旱,而有些地区一旦达到了这个饱和状态,好,大气终于觉得可以松口气了,我把怀里所有的水都给你吐下去,你就想吧,这一下,这个雨是来得又大又猛又急,所以说极端气候,尤其这个干旱和这种大水猛降的现象就会层出不穷了。
 2010年初,欧美遭遇到了一场极寒天气,亚洲黄渤海遭遇了30年来最严重冰情。仅仅两年后的2012年初,极寒天气又再次袭来,反常现象让人不禁产生疑惑,地球究竟是变暖,还是变冷了?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丁一汇:“实际上这个严寒的天气,大家首先要明白,它不是一个气候的状态,它就是一次天气的过程,这些天气的过程呢,比较频繁地发生而已,你如果把整个冬季的温度再做一个平均,做一个平均,它实际上冬季的温暖还是暖。”
 其实,地球变暖恰恰是这次极寒天气的深层次原因。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丁一汇:“最主要的原因呢,还是我们就是我们讲的大气环流,北半球的冬季大气环流模型、模态,它发生了变化,那么最重要的里从大西洋和东太平洋暖湿的高气压区,渗透到极地地区,结果把冷空气就挤出来了,挤出来以后就流向了经常它的优势路径,要么就是到欧亚地区,要么就是到美洲地区,那么这个冷空气呢经在欧亚爆发,或者是在美洲爆发。”
 旱涝急转,冷暖剧变,人类在付出更多代价的同时,也将越来越难以应对。但危害不仅仅如此,地球变暖还造成了生态系统、粮食生产和人类健康等方面新的危机。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