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
金鉴明:江豚灭绝将危及长江生态系统

来源:科学网   发表时间:2012-07-12

【 字号   】

  “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缔约国之一,如果连本国的物种都保护不了,那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也会受到影响。”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生态学专家金鉴明说。

  金鉴明这一担忧并非杞人忧天。现如今,我国特有物种——长江江豚正以每年6.3%的速度减少,目前仅剩下了1200头左右。如果再不采取保护措施,长江江豚自然种群将会在15年内出现功能性灭亡。

  为此,近日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金鉴明呼吁:国家应尽快将长江江豚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使其得到最大程度的法律保护。

  据了解,长江江豚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干流以及洞庭湖和鄱阳湖中,是世界上唯一的淡水江豚。现如今,这种头部钝圆、嘴角含笑的生灵,数量比国宝大熊猫还少。

  自今年3月3日以来,我国洞庭湖区域已经有12头江豚死亡,其中仅4月9日到15日的一周之内,就发现9具江豚尸体。专家预计,江豚的实际死亡数量可能比尸体数还要高。

  “长江里另外一种珍稀动物白鳍豚已经出现了功能性灭亡,不要让江豚重蹈覆辙。”金鉴明表示,长江江豚处于淡水生物链的顶端,一旦江豚灭绝就会有很多水生生物步其后尘,那时长江生态系统将会遭受灭顶之灾。

  在金鉴明看来,长江江豚的保护已经不单纯是一个物种的保护问题,而是长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问题。

  现在,由于高速密集的航运、水体污染、挖沙干扰、野蛮捕捞等人为因素的影响,长江生态系统已经遭到严重破坏。

  世界自然基金会一项题为《世界面临最严重危险的10条河流》的报告显示:长江流域所产生的污染占中国污染的60%,每年排入长江中的污水量及工业废物达250亿吨,占全国污水排量的42%。

  除了严重的水质污染,长江中穿梭不息的运输船,也使得江豚的生活空间越来越小。尤其是南京以下,那些有几层楼高的运输船几乎是船头连着船尾,像锁链一样在江中滚动。随着船舶的继续增加,长江江豚随时面临着被撞死、电死、钩死等多种死亡威胁。

  对于一个物种的保护,主要有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两种措施。金鉴明认为,就目前而言,长江环境已不能承受长江江豚的生存。因此,建立更多的迁地保护区,开展人工管护下的种群繁衍,是当前拯救长江江豚最有效的途径。

  位于安徽铜陵的“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就成功地进行了长江江豚的迁地保护工作。据介绍,自保护区建立以来,工作人员就在半自然水域的夹江中,进行长江江豚饲养和繁育研究,并先后多次成功繁育出小江豚。2012年5月,又连续于14日、18日、22日先后繁殖出3头幼豚。

  但是,迁地保护只是为了增加濒危物种的种群数量,而不是用人工种群代替野生种群,野外放归才是其根本目的。

  为此,金鉴明建议,除了要继续推进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还要加大长江水域生态修复的力度,恢复长江水域淡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待将来长江环境改善后,再将江豚放回去生活。

  金鉴明还重点呼吁,对江豚的保护级别应尽早升级,也希望争取能将长江江豚保护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中“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物种拯救工程”优先项目。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