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成都晚报 记者:胡锦枫 时间:2012-12-24
成都实施“五大兴市战略”过程中,吸引诸多外界关注,亦不乏真知灼见、专业解读。这是一组诚恳而又睿智的声音,透过他们,可以从另一层面,认识这一年的成都。
交通先行让成都
两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学教授 沈志云
交通先行让成都
从“终端”变“枢纽”
作为国内知名的机车车辆动力学专家,在蓉工作生活多年的两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学教授沈志云,一直对成都“交通先行”战略的实施保持着关注。
“交通先行纳入‘五大兴市战略’,体现的不仅是成都在交通路径规划方面的眼光,还有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城市高度,交通体系的构建,能通过时间来缩短空间的距离。”沈志云认为,随着全国第四个区域物流中心的构建,立体交通体系正在让成都从以往的西部交通“终端”变为“枢纽”,大幅提速成都对外开放的速度。
省社科院副院长 盛毅
产业经济总量
成都六年翻一番
“全球有80%的IPAD在成都制造,每5台电脑中有1台是成都造,富士康、仁宝和纬创在成都集聚,世界20强软件企业已有13家落户成都,这种发展势头有点像当年的美国硅谷。”省社科院副院长盛毅列举出一组数据,阐述成都的电子产业发展情况。
“一座城市,要加速国际化步伐,首当其冲的是实现产业国际化。”盛毅认为,实施“产业倍增”战略,成都具有相当的优势和机遇。“在参与国际化产业分工的路径里,成都的高新技术产业正在走向全球。同时这些产业拥有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这对于提升城市竞争力是不可忽视的力量。”
此外,盛毅还在研究课题《实施产业倍增战略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研究》中预计,排除物价因素,成都市产业经济总量将在未来六年翻一番。
点睛语录
两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学教授 沈志云
交通先行纳入“五大兴市战略”,体现的不仅是成都在交通路径规划方面的眼光,还有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城市高度,交通体系的构建,能通过时间来缩短空间的距离。
省社科院副院长 盛毅
全球有80%的IPAD在成都制造,每5台电脑中有1台是成都造,富士康、仁宝和纬创在成都集聚,世界20强软件企业已有13家落户成都,这种发展势头有点像当年的美国硅谷。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张宇燕
成都的政务服务体系在很多审批流程设计、项目招引前端等方面甚至具有优于发达国家的行政效能,这恰恰是成都面向全球发展的优势竞争力。
成都更加宜居宜业
清华大学教授、国务院突出贡献专家 郑光中
“北改”补短板
成都更加宜居宜业
在对天府新区规划建设与成都未来发展布局进行调研后,清华大学教授、国务院突出贡献专家郑光中对成都的城市规划建设,有着自己的认知。
在郑光中看来,城市发展在全球的定位,往往并不取决于城市的长项,而是短板,在成都中心城区这个极核,短板在城北,“北改”工程,就是要尽快补齐这块短板,提升中心城区,从而提高整个成都极核的量能体积;而与此同时,立好新兴城市极核,从很大程度上,除了产业聚集能力之外,还能避免城市粘连式发展通病,减少“摊大饼”式的城市居住、商业、交通等各方面压力,让一座城市更宜居宜业。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 蔡剑
三圈一体圈层共进
下好成都整体腾飞一盘棋
对于成都的“三圈一体”战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蔡剑认为,城市要崛起,产业是关键,而圈层要联动发展,区域之间的“黏合剂”就是产业,成都“三圈一体”战略推进的核心,就是产业的融合。
“三圈一体,圈层共进,这样的区域抱团发展思路对成都产业优势资源整合非常有必要。”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戴宾教授也认为,“三圈一体”战略中,一圈层要实现现代服务业的高端化、国际化、现代化,弥合成都工业发育不充分的短板,可通过先进制造业在研发、制造、渠道管理、物流等细分领域形成圈层联动与分工,从而实现产业池、人才池、资金池在全域成都体系中的有序流动,最终根据产业分工形成洼地效应的区域联动、聚合发展。
发现后发优势
加大开放直面全球竞争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张宇燕
发现后发优势
加大开放直面全球竞争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宇燕认为,相较于长三角、环渤海的沿海沿边城市,成都的发展相对后发,但后发自有其优势,就是在符合国际惯例的制度基础体系建设中,更好地吸收与借鉴。成都的政务服务体系在很多审批流程设计、项目招引前端等方面甚至具有优于发达国家的行政效能,这恰恰是成都面向全球发展的优势竞争力。
在张宇燕看来,从眼下成都已具备的经济、产业聚集开放度而言,成都已经很好地领航西部城市,加大开放力度,走出去,直面全球更大的竞争与市场,是成都未来发展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