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科学报 记者:张思玮 时间:2013-07-26
专家简介:
郭应禄 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泌尿外科和男科学科带头人。现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名誉院长、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名誉所长、北京大学泌尿外科医师培训学院院长、北京大学男科病防治中心主任、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专科医师培训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前列腺增生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已成为严重影响我国老年男性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之一。倘若没有及时地进行干预治疗,不仅会导致尿路感染,还可能影响肾脏功能,危及生命。”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应禄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迄今为止,前列腺增生尚无有效的预防措施。
现有治疗方法难推广
所谓前列腺增生,主要是由于前列腺组织的增生,导致其体积增大,进而挤压周围的器官——尿路变小变窄,从而出现排尿困难、夜尿频繁、排尿时间延长,排尿不尽感等症状。
据统计,前列腺增生在我国51~60岁的男性发病率可达50%;61~70岁,发病率可达70%以上;而80岁以上的老年男性中,发病率高达80%。
目前,国际医学界上公认,前列腺增生发生必须具备的两个重要条件是:老年和有功能的睾丸。
“前列腺是男性身体内唯一一个随着年龄而不断增长的器官,年龄越大发生前列腺增生的几率也就越大。此外,还必须具备功能睾丸。”郭应禄说,20世纪60年代,他和他的老师、已故吴阶平院士等多名专家曾经对26名清朝的太监老人进行调查,发现其中绝大多数的前列腺已完全不能触及。尸检也看不到前列腺遗迹,仅有极个别在成年后始“进宫”者可触及前列腺明显萎缩。
但究竟前列腺的发病机理是什么?郭应禄表示,当前研究的学说很多,可能是由于上皮和间质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凋亡的平衡性被破坏引起。
“我们改变不了年龄的老化,也不可能把每个有增生的男性都变成太监。所以尚无有效预防方案。”郭应禄说。
值得肯定的是,近年来的确出现了一些新药,不仅能延缓前列腺增生进程,甚至还出现部分逆转的现象,使得前列腺体积有所缩小。但药物治疗的局限性在于:需要终生服药,价格非常昂贵,而且还有不少病人仍需进行外科干预。
除了药物治疗,还有一些病人必须通过外科手术进行治疗,通常分为微创手术和开放性手术两种。“对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手术治疗,大多采用微创手术技术,如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各种激光手术等。只有对于前列腺体积非常大,且合并膀胱结石、膀胱肿瘤及膀胱憩室的患者才会考虑开放性手术。”郭应禄觉得,这些手术治疗技术通常复杂,难以掌握,且需要配置昂贵的仪器设备,很难在基层推广实施。
革新老技术带来曙光
当务之急,就是寻找出一个安全有效、简单经济的治疗前列腺增生方法。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也曾出现过一种方法简便、创伤小的经尿道球囊扩张治疗前列腺增生技术,并受到了诸多国内外泌尿外科医生的推崇。但由于远期效果不佳,而被弃用。
不过,山东省平度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姜汉胜医师对球囊扩张治疗技术依然“恋恋不舍”,通过对导管水囊结果的改造,获得了显著的效果。
“此前,由于这项技术的治疗机理无法被阐释,导管结构也比较复杂,治疗不能规范,合并症尿失禁无法完全预防,再次陷入难于推广的境地。”郭应禄说。
在详细了解情况之后,郭应禄专门派研究生去往平度市,经过数月现场观察与患者随诊,而后又通过动物实验研究(老龄雄性犬),以及导管改进定型和临床实践,基本阐明了治疗机理,制定了操作规范流程,并在山东、江苏、山西、北京、天津等多家医院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以前,我们的治疗思路主要集中在前列腺上,没有考虑到外面包裹它的一层‘坚韧的膜’。而这项经尿道前列腺扩开术,就是把包裹前列腺的这层膜从前部撕开,两侧叶腺体也随之张开,随着周围组织嵌入张开处,腺体无法闭合,从而使前列腺尿道段形成一个上宽下窄的腔隙,实现了尿道长期通畅。”郭应禄认为,这项技术最终得以应用推广,既是转化医学的具体实例,也是协同创新的成果,同时又推动了新医改进程的惠民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