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陇德:传染病防治的“非常十年”

来源:二局科学道德办公室   发表时间:2013-09-16

[ 字号  ]

来源:人民网 记者: 于 浩 时间:2013-09-10

 

    2003 年的冬春转换之际,一种未知的冠状病毒悄然降临中国。据新闻显示:2002 年12月15 日,广东省河源市成为最早出现“非典”(SARS) 病例的城市。2003 年1 月,广东省卫生厅收到河源市卫生局的病情报告,形成第一次对“非典”认识的文字报告。春节前后,广东大规模暴发“非典”的消息见报。2003 年2月7 日,广东省委、省政府领导第一次接到有关“非典”的报告。2 月9 日,省政府以《广东信息》,把广东“非典”情况报告给国务院。2003 年4 月8 日,卫生部把“非典”加入传染病法定类别。

 

    从媒体报道“非典”到疫情大规模暴发约有3 个月时间,再到被卫生部列入法定传染病又大约过了2 个多月。出现这样的问题,是由于中国各级卫生部门对“非典”疫情的认识不够,沿用了以往对待疫情的防治体系,在疫情发生之初也就难免反应不及。分析人士认为,“非典”暴发的短短5 个多月时间,对我国内地经济和社会生活负面影响不亚于1998年大洪水,对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生活造成的负面影响程度,不亚于1997 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9•21 大地震。

 

    但“危”中往往孕育着“机”。“非典” 不仅引发了政府对公共卫生的重视和反思,也成为推动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正如同1988 年的夏天,有30多万人因食毛蚶被传染患急性甲肝而催生了传染病防治法一样,“非典”也再次让传染病防治这个议题重新回到了各方的视野之中。

 

    “非典”促使防疫体系重构

 

    “1989 年9 月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对于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公众健康,尤其是对夺取抗击非典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2004年4 月2 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时任卫生部常务副部长的高强表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医学科学不断进步,对一些疾病认识不断加深,公民对健康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国传染病防治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比如,国家对传染病暴发流行的监测、预警能力较弱 ;疫情信息报告、通报渠道不畅 ;医疗机构对传染病病人的救治能力、医院内交叉感染控制能力薄弱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采取紧急控制措施的制度不够完善 ;疾病预防控制的财政保障不足。

 

    这些问题在防治“非典”中暴露比较充分,也为修订已经施行了15 年之久的传染病防治法带来了契机。同年8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一年之内三次审议的传染病防治法。随后,国务院相继发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艾滋病防治条例》《血吸虫病防治条例》等配套行政法规。各地各部门结合工作实际,先后制定、修订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20 多件、地方性法规20 多件、地方政府规章40 多件。卫生计生部门制定、修订了50 项传染病诊断标准、30多个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相关技术规范。农业、水利、质检、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出台相关技术规范和行业标准,进一步规范传染病防治各项工作。

 

    截止到目前,我国共有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490 家,专业技术人员19.3万人,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2728 个,初步构建起功能完善、反应迅速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到2012 年底,2243 家综合医院设立了感染性疾病科或传染病科,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普遍设立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建立了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传染病的床位数、注册医师数分别比2004 年增长64% 和58%,并确定了232 家医院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临床基地建设单位,初步建立了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临床网络。

 

    “传染病的防治在‘非典’之前一度被忽视,之后得到了极大的重视。2004年之前,法定报告的传染病是35 种,甲类和乙类是必须报告的,丙类属于监测疾病,可报可不报。‘非典’疫情出现之初,一些地方没有及时向上报告。后来追责时一些临床医生反映,传染病防治法里没有规定要报告不明原因疾病,所以就没有报告。‘非典’后传染病防治法作了修订,规定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也要报告,这对我国的传染病防控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使人们不仅知道有GDP,更知道了CDC(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杨维中说,过去的十年,是我国传染病防治事业发展的“非常十年”。

 

    “非常十年”赢得国内外赞誉“

 

    在SARS 疫情发生到中期时,反映出疫情报告的主要问题是报告手段落后。那时我们发现一个传染病人,需要医疗机构进行详细诊断后,医师再填写一个纸质的传染病报告卡,通过邮寄的方式送达所在县区的防疫站或者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一旬汇总一次数据,报给上级机构。省市一级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个月汇总一次数据报给卫生部,使得卫生部得到的疫情信息非常滞后,而且数据简单,根本无法及时应对疫情。当年3 月20 日,北京已经出现了300多例SARS 感染,而卫生部接到的SARS疫情报告只有29 例,所以根本不清楚病人在哪里,也就根本没有办法去控制疫情。”原卫生部副部长,全国人大教科文

 

    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陇德向记者回忆起当时的情况,他说 :“网络直报在SARS中应运而生,并在修订法律中写入。这个系统大大增强了报告的敏感性和及时性,后来又延伸拓展到艾滋病、结核病等特殊病种的报告中。美国CDC 的主任曾撰文称赞中国给全球传染病的监测和应对树立了榜样。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全球艾滋病大会上公开演讲时也认为,中国原来是隐瞒疫情,控制不力,现在中国采取了很好的防疫措施,值得尊重。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也把中国首创的高危人群艾滋病筛查写入了医务人员主动筛查艾滋病的指南中。”

 

    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当前,100% 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98% 县级以上医疗机构、94%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了法定传染病实时网络直报,平均报告时间由直报前的5天缩短为4 小时。“以北京为例,2012 年北京市报告各类传染病125370 例,100%实现传染病单病种网络监测自动预警,每年传染病迟报、漏报率一直控制在0.1% 以下。”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邓瑛说。

 

    众所周知,在传染病爆发达到一定程度时,卫生部门必须对公众发布有关传染病防治的各类信息,这样不仅可以赢得民众信任,树立高效、透明和负责政府形象,而且是我国作为WHO 成员国所必须承担的国际义务。反思“非典”初期,由于各种因素的叠加,使得卫生部门向公众和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信息迟缓,但现代社会信息传播渠道广泛,尤其是影响范围较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迟报或者不报会导致谣言四起,民众不满,进而不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更会招致国际社会对中国传染病疫情防治工作的诟病。“一个成熟社会,应该尊重公众的知情权。公开透明的信息发布是对公众最好的健康教育。但鉴于新发病毒,公众对此类信息敏感,北京市疾病控制中心除了发布信息,应及时、快速、循序渐进的作出解释和说明,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外,还开辟了主任博客、专家访谈、每周疫情通报、定期新闻发布等栏目。”邓瑛说。

 

    如今再看各级政府和卫生部门对待H7N9 高致病性禽流感时,我们发现:3 月31 日,疫情首次通报。4 月2 日,上海立即启动流感流行三级防控应急预案 ;4 日,上海全面扑杀检出病毒活禽;6 日,暂时关闭活禽交易市场……疫情的进展几乎是每日一报。同时隔离传染源、扑杀风险禽类、暂停活禽交易、发布注意事项、免费为患者治病等一系列措施有条

 

    不紊的推进。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中国应对人类首次感染H7N9 禽流感疫情整体上进展积极、效果良好,这要得益于中国政府疫情信息的及时公开透明。

 

    毫无疑问,中国政府认真汲取了10年前SARS 疫情的教训,依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在最短时间内公开了人感染H7N9 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信息,使得市民并没有因为禽流感死亡人数的增加而变得恐慌,鸡蛋、口罩等有关疫情的物资也没有遭到哄抢等,彰显出民众对于政府科学有效控制疫情的信心。

 

    法贵在于行

 

    众所周知,传染病历来是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影响国家经济建设的最严重的一类疾病,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整个公共卫生的形势是十分严峻的。“一些原已控制的传染病又死灰复燃,以前没有的传染病还在不断发生。随着传染病病谱和医学模式的转变,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管理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的传染病防治工作,而以规范化、制度化的法制手段来保证传染病防治综合管理则显得格外重要。”王陇德说。

 

    “提到传染病防控的问题,我们就不得不再次想到‘非典’,是它让政府、社会、民众都重新认识了传染病,使得每个人都意识到传染病并不是已经控制得很好,传染病仍然是当前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杨维中说,世界卫生组织的总干事陈冯富珍曾讲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卫生被视为“一种支出,而不是投资”,所以是公共卫生失去发展的二十年,很多发展中国家因缺乏资金卫生服务崩溃。本世纪开始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卫生不再被视为“资源消耗”,转变成了“社会经济进步的推动”。本世纪第一个十年,是“卫生发展的黄金年代”,而这种势头还将继续, 本世纪初“非典”的暴发,使得各国重新认识到公共卫生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有分析人士认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存在着不确定性。在平常时期,管理部门和民众感觉不到它的潜在威胁,因为在这方面的投入看不到局部的利益,一般很难从长远考虑它的发展,仅仅是维持现状,使各项工作能够正常开展即可,使得应急的弹性储备很少。政府必须清醒的认识到,预防是一项投入少、效率高、收益面大、立足长远的大事。突发疫情与自然灾害一样,如果在平时不修堤筑坝,建立完善的应急系统,一旦疫情如洪水般来临时,必将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从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在北京、海南、云南、河南、江苏等省市的部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动物疫病防控中心、中小学校等,对传染病防治工作和传染病防治法实施情况的调研看,我国仍存在经费保障机制不健全,缺乏稳定长效的投入机制 ;传染病防治人员数量和能力达不到工作要求 ;一些地方的市、县级疾控机构实验室能力和国家相应标准还有较大差距 ;医疗机构普遍存在重医轻防,对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职责认识不清、落实不到位 ;全社会的传染病防控意识、法制观念和自我防护能力不强,群众长期形成的不良卫生习惯和“重治疗轻预防”的观念尚未根本改变等问题。

 

    因此疾控专家指出,防控传染病,不但考验政府处理突发疫情的能力,考验老百姓的心承受能力,以及与国际防治合作的能力,而且考验着我国的立法和司法机关的一项重要能力:这就是对传染病防治法的执法能力。

 

    近十年重大传染疫情一览

 

    2003 年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简称SARS,是一种因感染冠状病毒引起的新的呼吸系统传染性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截至2003 年6 月24 日,即WHO 将中国从疫区中除名之日,中国共有7083 人感染,其中646 人死亡。

 

    2008 年 :安徽省阜阳市发生了较大规模的手足口病疫情。截至5 月1 日24时累计报告手足口病3321 例,其中22 例死亡 ;有978 例正在住院治疗,其中重症病例48 人,病危10 例;正在接受门诊治疗1209 人 ;已治愈1112 人。

 

    2009 年 :甲型H1N1 流感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流行。2010 年8 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甲型H1N1 流感大流行期已经结束。

 

    2010 年 :到4 月11 日,全国累计报告手足口病例192344 例,比去年同期上升了38.26%,其中重症2119 例,死亡94例。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援引专家评估说:“目前我国手足口病已经进入了流行期,今后一段时间疫情将进一步上升,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2012 年 : 3 月,台 湾 首 度 发 生H5N2 高致病性禽流感,引发重视。2012年9 月18 日广东省农业厅通报,湛江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

 

    2013 年 :H7N9 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于2013 年3 月底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H7N9 型禽流感是全球首次发现的新亚型流感病毒,尚未纳入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监测报告系统。截至2013 年5 月29 日10 时,全国已确诊131 人,37 人死亡,76 人痊愈。病例分布于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台湾、福建等地。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备案号:京ICP备14021735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133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冰窖口胡同2号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工程院位置图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