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记者:聂传清 时间:2014-09-29
“年轻时总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可那时是‘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现在自己能用生物科技救人性命,心里的滋味大不一样。”日前,归侨程京在北京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在生物科技界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象牙塔”中的教授、工程院的院士、商场上的总裁、首届华侨华人京华奖获得者……他的角色的确很多,但主题都与生物芯片有关。他是中国生物芯片的领军人,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开辟了生物科技的新领域,并带领企业以高科技产品服务走向世界。
生物科技界的“钱学森”
程京与钱学森的相似点很多:同样是在各自研究领域担任领军人物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样是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的全国人大代表,同样是在美国学有所成又坚持回国的科学家。但是,程京却不敢这样类比:“我一直很崇拜钱学森,对他的经历有很多共鸣。我希望自己能像钱学森一样,用自己的学识为祖国服务。”
程京的经历颇具传奇色彩。他是闯入生物芯片领域的工程师,开创了中国生物芯片新纪元;他是闯入商海的科研工作者,带领他的团队杀出重围,被《财富》杂志称为“中国第一家进入世界水平的生物技术公司”;他是奔波在政坛的大学教授,以一名“老海归”的创业经历推动相关政策的完善。
1999年3月,程京作为清华大学第一位“百名人才引进计划”入选者回到了祖国。2000年9月,博奥生物有限公司正式组建,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也以博奥为依托应运而生。几年间,程京带领团队获得了第一张国家医疗器械证书、第一项生物芯片外国专利授权,并推出了世界第一张转录因子活性谱芯片、细胞活力电旋转检测芯片、遗传性耳聋检测基因芯片、第一张结核耐药检测芯片……显赫的成就背后是“拼命三郎”程京不为人知的辛苦奋斗史。
程京还是清华大学的全职教授,承担着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及医学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心的教学与科研任务;他也是博奥公司的全职总裁,承担着带领企业在市场立足、在全球发展的任务。现年51岁的他每天至少工作16个小时,人后拼命钻研,人前神采奕奕,程京享受这种忙碌的充实生活。他说:“我们这一代人可以说是‘填沟的一代’。一方面,中西方在技术领域差距较大,需要一代人用智力、精力去弥补技术的鸿沟;另一方面,我们通过自己的创业实践来推动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完善,争取为后来的人提供更为良好的创业环境。”
商场里的科学家
“Made in China曾经被当做劣质品的代名词,而现在,我们的技术、产品改写了西方人对中国企业的认识。博奥生物的产品赢得了西方世界的尊重,这是最有成就感的事情。”说起创业,程京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程京从2000年创立博奥生物以来,先后获得10余项国家级奖励,现在已经研制开发出生物芯片及相关仪器设备、试剂耗材、软件数据库等四个系列的上百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商业转化实施率近60%,其产品和服务出口北美、欧洲、中东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其生产的诊断用生物芯片产品已进入英国、德国、瑞典、日本等国家的数百家医院用于疾病诊断。
“一些国外的同行业大公司了解到我们的产品应用规模之大、人群之广后,觉得很不可思议。但我们不能沉迷于成就,也不能为了科研而科研、为了创新而创新。投入大笔经费做科研的最终目的,是要将其转化为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能够造福更多人。”
投身商场的程京身上有浓重的文人气质,服务民生、减少审批和制定标准成为他在商场的主题。作为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程京建议制定国家创新创业的“出口”政策,以提高创新产品进入市场的速度,并呼吁政府简化医疗领域创新产品的审批流程,加快先进科技成果临床转化过程,造福更多病患。“这是事关民生的问题。”
程京关心的不局限于此,还有制定产业标准这件大事。“在生物、医药等行业,产业标准大多是由欧美国家制定的,这不仅使我国缺少在行业内的话语权,更重要的是常常使我们处于受制于人的被动状态。我们不能轻易妥协、降低标准,我们必须自己去占领一个新的制高点——制定标准,这样才能真正与世界接轨。”
“这才是我们的追求”
程京曾是美国纳米基因公司的首席科学家。1998年,35岁的程京就和他的团队创建了世界上首个“1平方厘米超微实验室”,被美国《科学》杂志当年评选的“世界十大科技突破”所引用。国外的发展空间和舒适生活没有牵绊住程京回国的脚步。1999年,作为清华大学第一位“百名人才引进计划”的入选者,阔别中国10余年的程京带着生物芯片里的中国心回到北京。从此,中国的生物芯片领域也标记上属于程京的符号。
生物芯片看似微小,却富含了高精尖的技术——将半导体材料、制作工艺、表面化学处理技术与临床检验、分子生物学有机结合,实现了对重大疾病的提前预防和个性化检测,除此之外在食品安全、环境检测和国家安全等多个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真正做到了用科技改变生活。中国的生物芯片研制因程京回国而正式起步。
“刚回来一个月900块钱,和同事在清华生物系腾出的复印机房里工作,工作室里的桌椅板凳也是从学校走廊捡来的。”程京如今笑着说起起步阶段的艰苦经历,“一心埋在科学研究中,也不觉得心酸。”沉湎于生物芯片研究中的程京成果颇丰,2000年刚刚起步时带头自主研发的电磁生物芯片就获得当年的“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奖。然而程京没有在奖项中迷失,而是发现了技术的经济性问题。
虽然技术很先进,但高昂的造价让很多医院望而却步,于是,2003年起,程京开始转变发展思路,从研发低端产品逐步梯次前进到研发高端产品,从而使更多新技术让老百姓获益。这一思路也被他戏称为“立地顶天”:先满足普通民众需求、解决实际问题,待站稳脚后,再开发难度大、更先进的产品。
“让百姓用得起科技产品,这才是我们的追求。”谈到今天所取得的成就,他淡然一笑说:“看到做出来的芯片、仪器,我没有特别大的成就感,倒是无意中接触病人、残疾人和他们的家庭成员时,感觉很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