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
朱英国:应把现代科技传递给农民

来源:二局科学道德办公室   发表时间:2015-01-08

【 字号   】

来源:中国科学报 记者:倪思洁 时间:2014-12-25

 

    12月23日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人的新农村”概念,并指出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但目前仍是突出“短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仍然在农村。

 

    “现在这个提法比较正确了。”12月2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英国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对“人的新农村”概念如是评价道。“强调‘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齐头并进,实际上是在强调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相结合。”

 

    在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看来,近年来,“物的新农村”建设颇有成效。“尽管全国有一些村庄还存在脏乱差的情况,但从总体上来讲,农村的村容、村貌相较之前有了很大改进。”郑风田说。

 

    不过,经常深入农村调研的朱英国切身体会到,尽管很多农村新建了很多房子等基础设施,但在医疗卫生条件等各方面仍有所欠缺。

 

    “农村建设还没有形成一个大的体系。”朱英国表示,新农村建设要强调人的精神面貌,强调创新,强调顶层设计,即要建设“人的新农村”。

 

    当下,农业现代化成为国家现代化的“短板”,而“人”也成了农业现代化的一大“短板”。

 

    “‘人’的因素,还是新农村建设的一大阻力。”郑风田表示,我国63%的人口还是农村户口,未来如何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把这些人口解放出来是一个问题;其次,尽管农村人口数量多,但职业农民较少,农民还是依靠传统经验种地,种植规模小,闲置的劳动力较多;再者,目前一线种地者平均年龄为57岁,未来谁来种地也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阻力。

 

    “未来农村建设,需要的是经营管理。这与过去搞新农村建设时刷刷墙修修路是不同的。”郑风田说,比如浙江的腾中村有各类设施农业,建得非常美。通过做农家乐等服务业,如今每年有3800万元的门票收入,“这些成绩的背后都需要新的理念和技术作支撑”。

 

    此外,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挖掘农民这个最大群体的消费潜力,可更好地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落后,有巨大新增投资需求,用好这个空间,可以更好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可以形成很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正因如此,建设“人的新农村”不能仅为一句口号。“要实现‘人的新农村’,首先要对农民做培训。”郑风田告诉记者,“人的新农村”建设需要从转变理念着手,要以政府为主体对农民进行培训,结合农民自身发展需要,采取体验性培训等适合农民的培训方式,转变农民的生产发展理念。

 

    对此,朱英国表示,建设“人的新农村”,应当有一群年轻化、具备现代化素质的基层领导干部,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用现代化的理念建设新型农村。

 

    在专家看来,在“人的新农村”建设中,科研人员的力量依旧十分重要。“新型农业如创意农业等的发展,需要新的技术和理念,而这些都是科研人员应当参与其中、贡献力量的地方所在。”郑风田说。

 

    朱英国也表示,科研工作者要做好科普工作,将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传递给农民。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