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
邬贺铨:智能转型 抢占先机

来源:二局科学道德办公室   发表时间:2015-03-27

【 字号   】

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冯蕾 时间:2015-03-11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邬贺铨说,我国虽然是制造大国,但不管是要迈向制造强国,还是继续维持制造大国的地位,都是极具挑战的。我们不能继续享受低廉的劳动力价格所带来的低人力成本,也不能继续靠大规模利用各种自然资源来提高产量,我们只能依靠创新,利用信息化技术改进制造业,提高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工业互联网增值空间巨大

 

    “2013年的统计显示,中国的消费型互联网应用发展很快,在一些领域甚至超过了美国;但在企业互联网应用方面,中国与美国仍然存在较大差距。”邬贺铨说。

 

    “工业1.0,是从第一台机械开始的,人类的手工劳动变成机械劳动;工业2.0是生产线的批量生产;工业3.0是工业自动化;工业4.0是工厂与工厂之间的横向集成,以及从原材料到用户‘端到端’的集成。”邬贺铨介绍说。

 

    据了解,在工业4.0时代的生产车间里,各种智能化的生产设备之间将通过有线、无线等网络通信方式连接在一起,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物联网或工业互联网的概念。“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在这些核心理念、主要内容上是异曲同工的。

 

    邬贺铨认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到了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将迎来发展良机。作为顺应新一轮工业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点发展领域,工业互联网将带来巨大增值空间。据估算,未来20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至少可带来三万亿美元左右GDP增量。

 

    “两化融合”不只是“机器换人”

 

    “我们可以组装iPhone,并且从中获取利润,但这些利润远远低于掌握核心技术的苹果公司。”邬贺铨说,“我并不认为所有企业都必须掌握核心技术、生产核心零部件,但是如果中国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做到掌握核心技术,那么中国就永远不是制造强国。”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开发利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着力在一些关键领域抢占先机、取得突破。

 

    对此,邬贺铨指出,“两化融合”是一个大的领域,不是简单的“机器换人”,它包括了工厂生产制造的所有环节。

 

    他提出,在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智能化生产时代,规模化生产与个性化生产是可以互相融合的。举一个例子,青岛的红领服饰为客户提供定做服装的服务。用户可以从企业提供的上百种款式搭配中挑选自己喜欢的款式。用户确定要求后,数据将被发送到工厂。每件衣服都是个性化的产品,但生产过程却依然是大规模流水线生产。这种个性化生产的成本只比普通大规模生产高10%,但售价却比普通大规模生产服装高一倍。未来,面向消费者的产品,必然向个性化方向发展,这是趋势。

 

    创新需要改革评价机制

 

    此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创新创造关键在人。“下一步,通过加快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扩大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实施范围,完善科技成果转化、职务发明法律制度,都将使创新人才分享更多成果收益,真正拓宽公众创新空间。”邬贺铨说。

 

    他同时坦言,目前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还面临许多体制上的障碍,这些障碍还需要在磨合当中逐渐解决。比如,高等院校或者科研院所从事的基础研究,不可能马上变成产品,还需要有面向产业的应用开发研究。

 

    “要解决这个问题,交棒时间必须提前。”在邬贺铨看来,企业不能在高校科研成果完成之后才介入,而是要在研究开始时就介入。企业技术人员要加入科研团队,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一同进行研究,“接力棒”才能顺利传下去。

 

    “美国和台湾的经验值得学习,即成果的开发者创办企业或直接到企业工作。”邬贺铨也指出,如今的评价机制还有待改进。目前很多研究人员都致力于发表SCI、EI的文章,不愿意面向产业,教育与产业脱节,这都需要在改革中破解难题、激发活力。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