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
徐扬生:未来机器人应聚焦智能化

来源:二局科学道德办公室   发表时间:2015-12-10

【 字号   】

作者:彭科峰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11/18

 

徐扬生

 

    ■本报记者 彭科峰

 

    如今,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如火如荼,工业机器人大行其道。在日前举办的中国人工智能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向记者表示,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相关科学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机器人的动作方面,现在是时候考虑机器人的智能问题,“对机器人而言,智能可能比动作更为重要”。

 

    徐扬生院士从事机器人研究已经有将近30年的历史。他认为,机器人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动作,一个是感知(传感)部分,另一个是认知(人工智能)的部分。“比如说起风了。你知道起风了吗?这是感知问题。起风了以后要不要加衣服,这是认知问题。接着我们就可能决定要加衣服,这就是一个动作问题。”徐扬生认为,机器人这门科学50年来都在围绕“穿衣服”这件事情而进行,没有想“风来了吗”“需要加衣服吗”等问题。

 

    徐扬生指出,即便之前科学家在研究机器人的动作问题时,其过程中也有很多需要解决的智能问题。以爬树机器人为例,其面临的挑战有很多,比如机器人要适应粗细不同的树枝,重量不能太重,斜着爬和竖着爬方式不同等问题。此外,书法机器人的设计过程中,也包含智能学习等方面的内容。

 

    徐扬生介绍,其实早在20年前,科学家就已经开始讨论分布式智能的问题,但以前这件事情很难办到,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技术的进展,现在已经可以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徐扬生认为,在机器人研究方面,发展和动作有关的智能,首先应当考虑如何向自然学习,从中获得借鉴。“比如说,两千多年来,人类一直做着飞行的梦,想做大的翅膀,绑在手臂上,希望像鸟一样飞起来。但一直没有成功,当然飞机是另一回事,跟当初人的梦想不一样。为什么现在做不出来?我觉得还是向自然界学习不够,自然界有很多智能的东西还没有学习到。”

 

    机器人的智能从哪里来?现在的研究人员都习惯通过算法来实现,即“向模型学习”。徐扬生觉得,可以“向人学习”,也可以“向动物学习”,“现在研究动物的人太少了,尤其是动物的智能”。

 

    此外,徐扬生对大数据的作用也十分重视。他认为,大数据跟智能如同一个火车的两个轮子,缺了哪一个都不行。“有了大数据以后,如果没有智能,也没效果;反过来智能也要靠大数据,所以这两件事情是联结在一起的。”

 

    “未来,我们也要考虑智能的可扩展性问题。”徐扬生说,“如果能够扩展,这个可扩展的条件到底是什么?是硬件、软件,还是数据?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