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8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近年来我国肥料产业在节能减排、产品创新、科技服务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不仅有力地支撑了全国粮食产量连续9年超过1.3万亿斤,还为绿水青山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力量。”1月16日,在肥料产业支撑绿色增粮科技创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福锁表示。
张福锁。
当前,如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稳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成为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2024年,我国启动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并将坚持绿色增粮作为总体要求之一。
“绿色增粮就是要在降低资源投入,提高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排放的同时,提高作物产量。相对于当前高投入、高产出、高排放、低效率的集约化生产方式,技术创新和产业支撑的要求更高,难度也要大得多。”张福锁表示。
2024年,张福锁团队在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中低产盐碱地上,实现了“绿色吨半粮”千亩方小麦-玉米周年实收亩产1.52吨,肥料和水效率提升40%,每亩土地收益达到795元。
“它给我们的启示是,一方面,农业生产全产业链涉及耕作、育种、栽培、水肥和植保等多个环节,单一技术难以解决系统难题,因此,未来农业绿色发展必须工农结合、多学科交叉、多主体融合,必须有创新性的系统解决方案和真正的落地实现。另一方面,BT(生物技术)+IT(信息技术)+智能装备3.0时代的技术革命,为大幅提高作物产量和农业生产效率提供了新的机遇。我们必须要抢占新技术革命的先机,提前布局,这不仅对农业绿色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也对我们肥料产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张福锁表示。
为了充分挖掘肥料行业新质生产力,推动工农结合,产学研用结合,发挥肥料调动植物、土壤、微生物、养分与环境之间的协同效应,不断提高肥料绿色化、智能化、高效化水平,推动工农融合,实现全产业链绿色转型升级,张福锁团队提出了绿色梦想“121行动”。
张福锁表示,“1”套理论:根际生命共同体理论。该理论认为“植物—根系—根际—菌丝际—土体及其微生物”构成了一个独特的能量流动、信号交换和养分循环一体化的互作体系,是一个以“根际互作”为枢纽、多界面互作耦联、逐级放大的生命共同体。“2”个突破:绿色智能肥料产品创新与绿色高产高效技术创新。这两个突破旨在通过科技创新推动绿色增粮和产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1”大变革:绿色高产高效区域实现,目前以绿色吨半粮为突破口。这一变革目标是通过实施上述理论和技术创新,大面积实现农业生产的绿色化、高效化和可持续化。
“如果我们全肥料行业都动员起来实施‘121行动’,我们不仅能够大幅度提高肥料效率,也将为全国粮食增产作出贡献。我们初步测算,通过‘121行动’,在1.5亿亩吨粮田上创新应用绿色吨半粮技术,将增产7500万吨粮食,相当于1500亿斤,超过千亿斤增粮目标,还可节约氮肥40万吨,减少环境氮排放28万吨,降低温室气体排放1600万吨。这一行动可优先在华北、西北推动,逐渐辐射东北、南方。”张福锁表示。
此次论坛成立了中国农业大学校友会肥料产业分会,张福锁担任第一届校友会分会会长。
此次论坛由农业农村部科学施肥指导专家组、国家农业绿色低碳学科群、国家肥料产业绿色发展创新联盟等联合组织,由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学院承办,共82家单位等150余人参会。
(受访者供图)
原文:https://ysg.ckcest.cn/ysgNews/1759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