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
李德仁院士:时空智能将创造多个万亿级新质生产力产业

来源:办公厅宣传与政策研究处   发表时间:2025-01-21

【 字号   】

来源:澎湃    2025-01-13

 

    李德仁院士:

 

    时空智能将创造多个万亿级新质生产力产业

 

    本刊执行主编 王瑜婷

 

    “时空智能可赋能万物互联,借力时空智能,能实现全球范围遥感数据从获取到应用终端的分钟级‘快、准、灵’服务,创造多个万亿级新质生产力产业。”在2024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大会上,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如是说。

 

    时空信息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深度融合,已经呈现出彼此交融、相互促进的格局。尤其是人工智能和测绘地理信息的融合发展,催生了时空人工智能,将有力地驱动整个经济社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升级,赋能数字中国建设和智慧社会发展。

 

    李德仁院士表示,到2023年底,我国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已发射了58颗卫星,实现全球覆盖。北斗系统空间段采用3种轨道卫星组成的混合星座,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相比高轨卫星更多,抗遮挡能力强,尤其低纬度地区性能优势更为明显。北斗系统还创新融合了导航与通信能力,具备定位导航授时、星基增强、地基增强、精密单点定位、短报文通信等多种服务能力,为我国时空智能应用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但这不是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李德仁院士认为,未来,时空智能在精准农业、低空经济、公共安全与大健康产业、自动驾驶、智慧电网、智慧林业等诸多领域有广阔应用场景。他对此做了详细的阐述。

 

    比如,北斗与遥感支持的精准农业,将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全面融合,实现了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一整套农业现代化操作与管理,在农作物面积、养分、品种、病虫害、长势监测分析评估以及播种、灌溉、施肥、施药、收获的自动化、精准化作业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有力提升了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中国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的要求提供了智能化手段。

 

    我国商业航空规模已跻身全球第二,但通用航空几乎还未起步,产业结构严重失衡,空域尤其是低空空域浪费极大。李德仁院士认为,我国低空经济前景广阔,可依托“北斗+高精度室内定位”实现亚米级定位精度,依托“北斗+5G”显著提升公共安全资源调配精准性,在遥感监测、交通监控、商业运输、空中摄影、边境监控、警务巡逻、搜索营救、个人交通等领域持续拓展应用场景,加速推动北斗规模化应用,让时空智能更好地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

 

    “我们可以在每个城市、县城建一些小飞机场,老百姓驾驶小飞机去上班,周六、周日出去游玩,上班时将飞机交给飞机场运营,作为投资人赚钱。还有无人机送货、送餐,这些都将是万亿级的产业。”李德仁院士这样描述低空经济令人向往的前景。

 

    再如,在智慧交通领域,依托全息感知、时空分析、数据挖掘技术打造的道路交通智慧应急系统,可以满足应急资源接入、一图动态展示、一键视频核查、实时调度导航、重大活动安保、综合研判分析等多样化应用需求。该系统在武汉市得到成功应用,使交通拥堵情况大幅缓解。

 

    在公共安全和大健康领域,通过多源融合定位,把卫星定位、传感器、音频定位等多种定位技术融合到手机或智能手表等移动终端上,就可实现地下商场、大型机场和车站的智慧管理。目前,相关应用场景已在南京南站、鄂州顺丰机场、杭州东站等地落地,为智慧公安、智慧物流、网约车服务等提供支撑。此外,基于多元融合定位的智能手机大数据上下文思维引擎,能够自动理解老人每日的独立活动,可感知人体姿态,对老人进行心理学、生理学和行为学分析,从而实现对老人的健康关怀。

 

    “如果老人在家里或野外旅行时倒在地上几分钟起不来,这个信息会立即通过手机发送到亲属的手机上,从而使老人得到及时的救助。”李德仁院士说,“智慧养老改变着居家老人的日常起居生活,将推动中国式养老格局变化,智慧养老照护也将是万亿级的市场。支持平安中国、健康中国建设,时空智能大有可为。”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汽车自动驾驶成了这一技术的重要落地方向。智能驾驶所需的各种传感器、计算机性能和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极大进步。李德仁院士指出,利用“北斗惯性导航+ 智能感知终端”的融合智能感知系统,可以代替人的眼睛、耳朵甚至大脑,通过传感器获取的多源信息数据和云计算、人工智能图像理解等手段,实现路端感知、云端决策、车端控制,进而解决城市峡谷、地下车库等复杂条件下“最后一公里”自动驾驶的难题。

 

    在智能电网领域,基于时空智能的电力巡检机器人,能够对变电、输电、配电设备进行全天时、全方位、全自主智能巡检和安全防护,实现自动巡逻、智能读表、图像识别、红外测温、实时视频回传等功能。如此,就能够以人工智能手段代替传统人工完成电站巡检及设备查明工作,降低人员安全风险,保障电网安全,提升电网智能化巡检技术水平。

 

    近两年,李德仁院士带领团队致力于构建国家公园智慧林草一体化感知系统。该系统集成了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人工智能、新型实时传输监测终端等大量的现代信息技术和新型设备,对三江源、武夷山、东北虎豹、大熊猫、海南热带雨林等国家公园的食物链、栖息生境、环境要素和人类活动进行全时空、全方位的感知监测,为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评估、生态环境管理等提供持续不断的实时大数据,为分析生物多样性、自然资源分布和变化动态、国家公园保护现状和生态治理成效等提供决策依据,实现了自然资源监测智慧化,有力支撑了国家公园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我们要通过时空信息智能去拥抱新质生产力,否则就会掉队,就没有前途。要努力推进并实现无处不在的PNT(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和PNTRC(定位、导航、授时、遥感、通信服务),抓紧推进人工智能引导下的通导遥一体化的空天信息产业,实现大众化服务,创造空天信息多个万亿级产业发展,进而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李德仁院士最后用这段话勉励业界同仁们锲而不舍、实干笃行。

 

    原标题:《院士论坛 | 李德仁院士:时空智能将创造多个万亿级新质生产力产业》

 

    原文: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914008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