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近院士 > 院士风采
神舟号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29日做客文化讲坛,畅想中国太空梦探索太空是人类的共同追求

来源:系统管理员   发表时间:2012-02-24

[ 字号  ]

  

  

 

 

 12月29日,《2011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发布,总结2006年以来中国航天的主要进展,介绍未来五年的主要任务。

 白皮书显示,“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交会对接成功,表明我国航天产品研发水平进一步提升。白皮书同时指出,未来五年我国将开展载人登月前期方案论证。

 我们离登月还有多远?未来的太空探索是什么模样?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神舟号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29日做客文化讲坛,与我们共同畅想中国的太空梦。

 “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成功交会对接,引起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关注。航天,为何具有如此大的吸引力?

 我引用三句话来谈一谈:第一句话,俄罗斯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说过,“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会永远躺在摇篮里。她在不断地扩大自己的生存空间,首先小心翼翼地穿过大气层,最终要征服整个太阳系”;第二句话,胡锦涛总书记说过,“无垠的太空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探索太空是人类的共同追求”;第三句话是美国前总统小布什说的,“在新世纪,谁能够有效地利用太空的资源,谁就能获得额外的财富和安全”。

 这三句话,解释了中国发展航天事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航天大国要具备三种能力:进入太空、利用太空、控制太空

 经过50多年的努力,中国已经成为航天大国。航天大国有什么标志?我觉得有三种能力。首先是进入太空的能力:能让多重的东西脱离地球的引力,在轨道上运行。运载物的重量越大,进入太空的能力就越强。

 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火箭把“东方红一号”卫星送入太空,这意味着中国人开始具有进入太空的能力。现在,我们已经可以把10吨重的东西送到近地轨道,把5吨重的东西送到静止轨道。但这样的能力与世界强国相比有很大差距。美国、俄罗斯、欧洲和日本,都有能力把20吨以上的物体送入太空。我们正在研制的“长征五号”大型运载火箭,预计于2014年左右在海南文昌发射场发射。到那时,中国就具备了把25吨重量送入太空的能力。

 航天大国的第二个标志是利用太空的能力。太空有三种资源可以利用:轨道资源、环境资源和物质资源。利用这些资源,都要靠航天器完成。在卫星和卫星应用、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三方面,我们都分别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就:“东方红一号”卫星上天、“神舟五号”载人航天、“嫦娥一号”绕月飞行之后落在月球上。

 如今,卫星应用已经进入千家万户。假如卫星不工作,那我们就看不成电视,也打不成电话。我们还拥有自己的导航定位卫星,为中国和周边地区提供定位系统。

 目前,中国已经发射100多颗卫星,其中包括30多颗外国卫星,这个数量仍满足不了需要。去年年底,我做了一个统计,世界上仍在运行的“活”卫星将近1000颗,美国占了400多颗,俄罗斯有100多颗,我们有70多颗,日本有20多颗。我们还需要加快发展速度。

 第三个标志是控制太空的能力。美国人说,谁能够控制太空,谁就能控制地球。除了海陆空军,天上也得有天军,控制太空的能力太重要了。中国拥有了进入太空、利用太空、控制太空的能力。但是,世界形势发展很快,我们成绩很大,差距也不小,要再努力、再抓紧。

 2025年到2030年期间,中国人登月不是幻想

 1992年,我国正式决定启动载人航天工程,确定了“三步走”战略:载人飞船阶段,空间实验室阶段和空间站阶段。

 我们正在做空间实验室阶段的工作,要突破四项重大技术。首先,人要出舱。其次,交会对接,这是最复杂、风险最大、规模最大的项目。大家都问我,“神八”很圆满,“神九”能否就实现有人对接,我觉得有可能,现在还在评估。

 第三是补加技术,需要研制一个货运飞船。第四项技术也很重要,叫再生式生命保障技术。这四个问题都解决了,中国人才有可能在2020年之前建成自己的空间站。空间站可以说是人类建立太空家园的一个“前哨站”。

 另外,中国人一直梦想着登上月球,去看看“嫦娥”和“吴刚”。从科技角度来看,登月确实是很大的挑战。

 探月分“三步”走:第一步,“绕”,绕月飞行;第二步,“落”,月球车到月球一定方位探测后拿数据;第三步,“回”,到月球上取一定数量的土壤和石头回来。

 在我看来,实现登月梦想,主要面临两大难题。首先是认识上要达成共识。一些人犹豫:为什么中国人要登月?在月球上能干什么?对地球有什么好处?花这么多钱,为什么不去改善住房,而用来登月?我是积极派,我认为中国人应该登月。有研究表明,月球上有地球上很稀缺的一种同位素“氦—3”,这种同位素可以用于可控的核聚变发电,能产生非常丰富的电力资源。

 另一个难题是技术要到月球上去,25吨进入太空的能力远远不够,起码要80吨以上。国家确立了2020年之前的中长期发展计划,16个重大专项中航天占了4项:载人、探月、导航和对地观测。在我看来,如果能攻克难关,2025年到2030年期间,中国人登月不是幻想。

 在深空探测领域,探索火星是最近的热点。中国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最近搭载俄罗斯的火箭发射,但很可惜失败了,这次算是“搭错了车”。但我想,在2015年之前,我们能利用自己的火箭把探测器送上火星。

 培养杰出人才,大科学家要言传身教,想象力也很重要

 今年是钱学森诞辰100周年,钱老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我有幸受过他的教育,在他的领导下工作。他曾提出发人深省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原因是多方面的,我想谈一些亲身体会。

 1956年,我被分配去搞导弹研究。几百号人,谁也没见过导弹长什么样,只有钱老见过、研究过。他给我们上课的情形让我终身难忘:这么一位著名的大科学家就在简陋的食堂里授课,只有凳子没有桌子。这种环境本身就是一种教育。

 钱学森不仅把我们引进门,打下比较好的基础,更重要的是他教会我们怎么做学问,怎么做人,对我们影响很大。他说,航天不是靠几个科学家去做,而是要有一大批有志于从事导弹事业的人去做,这些人要有知识,还要有能力。

 什么叫有志于导弹事业?钱老的言传身教告诉我们,核心就是热爱祖国,我们航天人绝对不是单项冠军、个人冠军,而是一个集体,一大批有志于导弹事业的人组成的爱国集体。

 大科学家给学生们上基础课,对于培养杰出人才,很重要。他们本身修养很高,不仅在学术上,也在做人上,能对后生产生巨大影响。后来,我在大学任教过一段时间,发现现在很少有大科学家给学生们上课了,这很可惜。

 想象力也很重要。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想象丰富的民族有封神演义,还有奔月的嫦娥、伐桂的吴刚。只是,人类的认识有时落后于世界的发展。当中国第一颗卫星上天时,我们只知道“东方红一号”卫星会唱歌,谁也没想到卫星现在能干这么多事。再过50年,我们的太空探索是什么模样?不可想象。或许,人会到外星生活;或许,外星的资源会被地球人利用。

 现在就有一种设想:在太空中建一个太阳能发电站。因为,太空中的太阳能太丰富了。当然,电力如何从太空传送到地球上,目前在工程上还没有办法解决。但我想这不是高不可攀的,技术上通过微波、红外都有可能实现,未来也许还有别的办法。

 孩子们的想象力也很强,他们的很多问题经常能把我问住。不过,现在孩子的负担太重了,挺累的,每天的功课都完不成,怎么去想象呢?

 总的来说,人类需要非常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要能想到、能预见到,人类最终就可以做到。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备案号:京ICP备14021735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133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冰窖口胡同2号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工程院位置图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