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汝军
钱学森是杰出的科学家和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火箭专家。在《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编纂过程中,他还是第一版的总编辑委员会的副主任和第二版总编辑委员会的顾问。
近日翻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内部资料汇编,其中提到1982年3月13日出版社第一任总编辑姜椿芳等同志在国防科委拜望钱学森的有关情况。在听取姜椿芳介绍《中国大百科全书》编纂工作的情况后,钱学森就该书的编纂工作谈了自己的一些想法。这次谈话过去了近30年了,但在今天看来,谈话内容仍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指导性。
钱学森认为,百科全书的编纂工作要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组织方法,也就是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他说,我们搞武器的要有流程,否则到了工厂、车间就乱套了。这和编百科全书也很相似,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调度,其方法就是网络方法。他还指出,七机部二院的计算站有一套网络调度的程序已在计算机里排列好了,它可以计算出短线,可以请他们帮助出版社设计合理的流程。他进而指出,系统工程实际上是一种方法,把编辑工作条理化,定量化。编辑经验是你们的,他们没有经验,他们可以根据你们的经验,把工作算得更精确,可以算出短线在什么地方。早在20世纪80年早期,钱学森就提出将百科全书的编纂流程纳入计算机,利用系统工程加以管理,显示了他的真知灼见。我们在编纂百科全书尤其是《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时,即对此进行了很好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钱学森认为,百科全书的编纂工作要做到组织纪律性和实事求是相结合,既要有条例,又不要僵化。他说,编纂工作就是要有点组织纪律,不能没完没了地扯皮。各卷的问题由学科编委会解决(《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是按学科分卷出版的)卷之间的矛盾,整个百科全书结构上的矛盾,当然要讨论,提出几个方案,由总编委裁决。裁决后,一定要执行,错了由总编委负责。但是,另一方面,钱学森针对条目的撰写指出,条目编写要有条例,但也不能僵化,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他结合自己在撰写有关“导弹”条目时的体会指出,写条目时,不能僵化,出现问题,应及时调整,实事求是,只要合理,可以改。还是要摸着石头过河,现在不改,将来条目都写好了再返工就难办了。钱学森提出的这种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的工作方式,一直为百科全书的编辑工作所坚持,使得工作非常有效地得以开展。
钱学森认为,百科全书的编纂工作既要充分吸收国外的先进成果,同时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做指导。他举例指出,心理学国外发展得很快,《心理学》这一卷一定要吸取新的发展,去年(1981年)获得诺贝尔奖金的心理学家斯派芮(R.W. Sperry)提出的精神论,不是二元论,从表面上看,他反对的是唯物论,实际上他反对的是机械的唯物论,他把辩证的唯物论用在人的大脑活动上去了。要争取吸收国外的东西,非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当然不能吸收取,还要指出它的实质,有个澳大利亚心理学家埃克尔斯是个二元论者,他发表的观点最后总是说上帝还是需要的,所以,对国外的东西,要吸取好的,指出不好的,中国百科全书还是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为指导。
在这次谈话中,钱学森还提出他要在今后的有关会议中宣传他的上述主张。其实就是在本次谈话后的第三天,也就是1982年的3月16日,钱学森在国防科委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工作召开的编辑工作会议上又作了长篇的讲话。讲话主要围绕有关撰写条目的几个问题,其中,谈到专业方面的话题较多,但就条目撰写原则的阐述至今仍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实践。
钱学森认为百科全书的条目撰写既不能太专,又不能太浅。他指出,《中国大百科全书》是综合性的百科全书,条目内容不是专家水平,专家水平就成了专业辞书;既然不是专家水平,当然是有点科普性质的。但它又不是低级的科普,他认为是高级的科普。他还以美国著名的《科学》杂志为例加以说明,该杂志的文章,光是说道理,数学公式简单的有,复杂的没有,道理讲得透彻,不必有很高的理论,不是用数学来讲解,我们通常叫深入浅出的方法。其实,百科全书条目撰文的要求就是要达到高级科普的水平。《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第二版的条目撰写,也正是一直按照这样的原则去要求和努力的。
钱学森在这次讲话中还提到,《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是按学科或工作的方面来分卷的,以后第二版就不一样了,就不分学科,而是按条目的汉字拼音字母次序来排列,便于查阅。令人欣慰的是,在钱先生在世时,我们终于完成了《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的出版任务,实现了条目按汉字音序的综合统编。
今天我们再次回顾钱学森先生对百科全书编纂工作的谈话,仍然要钦佩这样一位老科学家的远见卓识和高瞻远瞩。其前瞻性的管理方法、指导性的工作原则,至今仍然行之有效,而且今后仍需坚持,更要不断完善。钱先生的这些谈话,对百科全书出版的编纂工作,乃至对我们的整个出版工作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科学时报》 (2010-3-4 B2 科学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