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
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近院士 > 院士风采
人民日报:炼油英雄侯祥麟的世纪人生 明德惟馨风悠然

来源:系统管理员   发表时间:2009-06-15

【 字号   】

——记科技界的榜样、优秀共产党员侯祥麟院士(下)
人民网记者  盛若蔚
  2005年09月07日10:58

  


  微笑,纯真的微笑。

  93岁的侯祥麟,脸上常常盈满孩童般无邪的笑容。

  “人生的风风雨雨都已过去,我的心境一片明朗和宁静。”锵锵心语,饱蘸着浓浓的平和,一种曾经沧海的平和。

  明德惟馨,宁静致远,云水之风悠悠然……

  责 任

  一次调查为中科院解决5亿元经费

  身为一代宗师,几十年来,侯祥麟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参与各种社会事务。在他眼中,这同样是“科学家的责任”。

  政协常委15年,侯祥麟这个委员当得够称职。

  “能够亲历国家重大问题的讨论、调研,我很幸运。”侯祥麟说,当政协委员、参与社会活动的日子,是他生命中一段宝贵的时光。

  至今,中科院的很多老同志都忘不了侯祥麟的那次“义举”。

  上个世纪80年代,侯祥麟曾组织一些委员,对一些中科院研究所的仪器设备进行调查。当获悉其中很多已不堪付用时,侯祥麟甚为痛心。

  “再不加大投入,科研的滞后将积重难返。”同为科学家,自然感同身受。他们立刻形成调查报告,提交国务院。

  事情的结果很理想:国务院很快批下来5亿元经费。这对当时囊中羞涩的中科院而言,不啻雪中送炭。

  调查研究,撰写报告,出谋划策。在繁忙的专业研究之余,侯委员在社会活动的新岗位上频立新功:

  《关于科研院所进入大中型企业问题的调查报告》、《进一步完善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步伐》……15年间,侯祥麟参与组织了众多荐言献策,为国家有关部门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除此之外,侯祥麟还担任了国家科委发明评选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等一大批社会职务,评审、编书、开会,让老人的退休生活繁忙而充实。

  “社会活动家”——侯祥麟不大习惯这个称呼,“还是‘社会服务家’来的好。”

  在侯祥麟看来,能够为人服务,实在是一种快乐。

  风 度

  慷捐百万家产,抽烟只抽“两毛九”

  1986年7月8日,罗马巴比雷尼宫。

  意大利总统科西加亲自向第一位获得“马太依国际奖”的中国科学家侯祥麟表示热烈祝贺,以表彰其为中国炼油和石化科技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一回国,侯祥麟就把2.5万美元奖金全部捐给国家,用以购买外国科技图书。

  名利之事,侯祥麟看得淡。

  作为中科院的资深院士,按规定侯祥麟每月可领百元交通补助费,但他坚辞不受,再三催促,才被迫领来,攒够整数交党费,一次便交了8000元。

  “文革”期间,扣发工资,落实政策后,他又将补发的6000元工资全部交了党费。

  超额交党费,足以让人刮目,可侯祥麟并不“满足”,他甚至把自家的房产都给捐了。

  1981年春,广东老家传来消息,县里落实政策,将归还侯家祖上的40多间房屋,价值百万元以上,只须由侯祥麟签字即可移交。思量再三,侯祥麟复信:国家百废待兴,教育先行,房产宜办教育,全部捐给国家……百万家产,说捐就捐——侯祥麟捐得心安理得。

  对国家,侯祥麟“大手大脚”;对自己,侯祥麟却“抠”得厉害。

  有段时间,为了省钱,他抽烟只抽两毛九一包的“飞马”烟。

  “刚工作的人还抽‘大前门’呢!”秘书马汝爱说。

  别人不解,侯祥麟总一笑了之。

  对“利”如此,在“名”上,侯祥麟又何尝不这样?

  年轻时,崇拜爱因斯坦的侯祥麟一心想搞基础研究。然而,兴国先兴工。新中国薄弱的工业基础,急切地呼唤着侯祥麟这样的科学家投身一线。

  “你这个中科院学部委员好歹也做点论文出来呀!”好心人劝他。

  可侯祥麟哪有时间去实验室盯数据、写文章?生产中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实在太多了!

  人们怎么也看不懂:1960年到1982年的22年间,这位石油泰斗竟只发表了一篇论文!

  其实,侯祥麟也指导过很多人写论文,但没一篇署他的名。   “他不让署。”石科院燃料研究室原主任刘济瀛感慨,“他把很多发表研究成果的机会让给了年轻人,自己甘居幕后。”

  “成功不必在我”。很多人为他在担任石科院院长期间没做科研题目而遗憾。他却说:“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我热爱自己的工作。但我也是共产党员,首先要服从党的安排。为科技工作者服务好,尽可能创造有利环境,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贡献,这就是我的使命。”

  何等胸怀?何等风度?

  宽容,一个优秀科学家不可或缺的品质。侯祥麟身上,这一点散发得尤为明显。

  “只要工作认真做了,哪怕做错,也不应该批评。恰恰相反,还应该好好地鼓励。”侯祥麟善于看到失败的另一面,“至少,它降低了成功的成本。”

  对待生活,他同样如此。

  文革期间,他被罚站在凳子上挨批,一个“造反派”故意踢倒凳子,侯祥麟因此摔坏了腿。文革过后,此人十分后悔,向他道歉。侯祥麟毫不记恨,只拍了拍他的肩膀:“当时你还年轻嘛!”

  惜 才

  六十年代力荐二十余位年轻人当领导

  长江后浪推前浪,芳林旧枝换新芽。在侯祥麟心目中,提携后进、奖掖青年,播撒科学种子,实为筑基之作,须不遗余力。

  主持三大基金,侯祥麟的惜才之心可见一斑。

  科技馆事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成立于1994年的“中国科技馆专项基金”,其重要职责在于培育有创造精神的科技后备人才。作为会长,侯祥麟为募集100万元原始基金四处奔走,出力出汗。

  “现在,愿意搞油的人不多了。”多年来,侯祥麟一直为石化高层次人才后继乏力而忧心忡忡。1996年,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的侯祥麟,领到100万港元奖金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捐出50万元设立“侯祥麟基金”。如今,在中石油、中石化和石科院的支持下,基金已发展至800万元,奖励石化英才227人。

  最不可思议的还数“李成智国际象棋基金”的诞生。这项旨在促进中国国际象棋水平的提高、培养年青棋手的基金,似乎与侯祥麟怎么也搭不上边。“只要是对提升中国地位有好处的事情,我都愿意参与。”侯祥麟乐在其中。

  侯祥麟的惜才之举和突出贡献远不止这些。上个世纪90年代,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委员,侯祥麟针对当时科技界人才面临“断层”之虞,提出设立“优秀人才基金”。不久,“中青年优秀人才基金”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应时而生,科教界好评连连。两年后,国务院据此批准设立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十多年来,近1500人获奖青年中,已有相当数量的人当选院士。

  重才、爱才,侯祥麟更敢用才。1965年,在时任石科院副院长侯祥麟的举荐下,20多位40岁以下的年轻人被推至领导岗位,其间包括3位副院长。

  “这在石科院历史上是破天荒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汪燮卿就是在当年擢升为研究室副主任,那时,他进院才刚刚4年,

  “你们不仅要自己做出东西,更要让下面的年轻人做出成绩来。”这是侯祥麟对中层干部常说的话——他看重梯队的承继。

  如今,侯祥麟当年倾力打造的石科院人才方队早已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1410名职工中,院士便有6人,教授71人,高级工程师348人;

  ——获国家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7项,部级奖励成果580多项;

  ——申请专利、注册商标近2000项,拥有专有技术77项,登记计算机软件30件。

  真 爱

  频“送”别人出国,偏不推荐女儿

  在很多人印象中,侯祥麟“无情”。对身边人要求之严,近乎苛刻。

  “车是组织上配给我工作的,不是私家车,更不是亲戚朋友迎来送往的交通工具。”他常说,公私须分明,家庭不例外。

  早年,两个女儿读大学,一个清华,一个钢院。两姐妹天天骑车,风雪无阻,但决不允许蹭父亲的车。

  唯有一次,一个广东的亲戚来探望,临走时老伴送了点东西,坐公交车不便。秘书等他上班后,偷偷用车送站。侯祥麟发现后,狠狠批了秘书一顿。

  跟着他干,升不了“官”。他也从不为身边人“说话”,五任秘书没一个从中沾光。“原来不是没有过想法,但现在回过头来看,还真感激他。”秘书张宝文说,“他教会了我们凭真本事‘吃饭’。”

  对女儿,侯祥麟欠的“债”似乎永远也还不清。

  “小时候的印象中,爸爸永远都那么忙。”小女儿侯珉回忆,“别的孩子周末可以跟父母到公园玩,而爸爸好象从来就没这个概念。” 两姐妹当时还不懂得父亲工作的重要性。

  一年除夕夜,保姆早已回乡,而侯祥麟夫妇还都在实验室,突击试验航空煤油,一夜未归。两姐妹一个4岁、一个两岁,吓得哇哇大哭。

  多少年,“侯祥麟”这三个字,在国际上可是响当当的。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他推荐了很多人出国留学,独独没有推荐自己的女儿,“自己的事就让她们自己去努力吧!”侯祥麟“亲远疏近”。

  对妻子,侯祥麟更抱有一种永远的愧疚。

  “我能保持这样的状态,与我的夫人李秀珍女士的悉心照顾是分不开的。”在侯祥麟看来,这位伟大的女性不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而且主持着家庭的运转从不懈怠,是全家的支柱。

  癌症晚期,几次化疗,李秀珍身体极度虚弱。但每逢侯祥麟来医院探望,即使刚抽过胸水,她也强忍巨痛,露出笑颜,甚至站起来,咬牙走上几步,好让年迈的丈夫宽心。

  2004年6月25日,当中南海里的侯祥麟侃侃而谈时,女儿正攥紧母亲的手,贴在即将永别的母亲耳边深情地呼唤:“妈妈,坚持住啊!一定要等到爸爸回来!”女儿的泪珠,一颗一颗滴落在母亲的脸颊上,但她已毫无反应。

  当侯祥麟结束汇报、赶到病床边时,与他相濡以沫半个世纪的老伴已处弥留之际。一个老人紧紧地握住另一个老人的手,久久不愿松开——侯祥麟的胸口涌上一阵他从未有过的痛楚。两个小时后,老伴撒手人寰。

  大爱无形,真爱无声。

  “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作明”。如今,93岁的侯祥麟挺会赶“时髦”:不光能用电脑打字,还会上网、发E—mail。而他最爱干的事,就是用MSN工具,与远在大洋彼岸的小外孙女视频聊天,共享祖孙天伦。

来源: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