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近院士 > 院士风采
两院院士侯祥麟:中国炼油技术奠基者

来源:系统管理员   发表时间:2009-06-15

[ 字号  ]

 作者:袁乃驹  2009年01月09日08:54   来源:

 

  侯祥麟为“侯祥麟基金奖”获奖者颁奖

 

  侯祥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炼油技术奠基人之一,于2008年12月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侯祥麟曾在91岁高龄时亲自主持国家重大课题“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

    1950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一周年,清华大学师生都到天安门参加庆祝游行。在男生一片白色衬衣的海洋中,惟有一件鲜红色的衬衣格外醒目。这是侯祥麟。他参加学生的排练,一起唱歌、跳集体舞,还热情地教大家跳起“土风舞”。此时,他刚从美国回到阔别6年的祖国,在清华大学化工系做教授。也就在一年前,38岁的麻省理工学院副研究员侯祥麟,放弃了原本可以续签下去的合同。

  红衬衫表明了侯祥麟的不凡。整整55年后,2005年9月25日,身负众多任职和荣誉的93岁的侯祥麟,在人民大会堂这样回顾了自己:“我是一个平凡的人,做的事情也是平凡的……我和石油打交道已经60多年了,预期在我的余生还会保持这个深厚的缘分。”这场“侯祥麟先进事迹报告会”的听众之一、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评价道:“侯老最常讲的两个字是‘平凡’,但是在平凡中有不平凡的事迹。侯老的可贵之处,就是这么多年一贯坚持为国家为人民的理想和信念,一贯坚持献身科学。”

  侯祥麟与石化专业结缘,据说起因于中学时候的一次化学课。老师讲到原子核有巨大的能量,释放出来威力无穷。侯祥麟觉得,要是把原子核能量释放出来打日本就很好了。“因为是化学老师告诉我们这个事,我就以为这是化学的事,直到上大学才知道原来这个是物理学的领域。”他后来回忆说。

  侯祥麟是广东揭阳人,1912年生,1935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化学系,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他受党组织委派留学美国,临行前夜,到重庆红岩村看望了董必武。董老嘱托:现在形势越来越好,日本侵略者可能不久就要垮台。咱们党也需要一些科技人才,希望你们出去留学的人好好学些技术,回来好好为新中国建设服务。此后,侯祥麟就读于美国卡耐基理工学院化学工程系,并获博士学位。

  回国后的侯祥麟面对的是一片战争的疮痍,而且当时中国原油产量几乎为零,学炼油的侯祥麟在上世纪60年代之前,主要精力是研究人造油。而随着中苏关系紧张,从苏联进口的石油制品尤其是军需油品数量锐减,特别是航空煤油几乎断顿,国防安全直接受到威胁。这时,担任石油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的侯祥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他带领科研人员,攻克了国产航空煤油研制和生产难关;又在很短时间里,为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以及导弹等尖端武器,研制出了特种润滑油品。以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奋斗,到上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的石油工业已经成为国家发展建设的动力之源。

  1978年,66岁的侯祥麟被任命为石油工业部副部长;1994年,在他倡议下成立了中国工程院;经他的努力,中国于1997年成功举办了第15届世界石油大会。2003年,已经91岁的侯祥麟担任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之前,温总理去家里探望过他,希望老人能够继续发挥专长,在当今国际环境下,为中国能源战略的研究多作贡献。侯祥麟后来在接受央视《面对面》采访时平静地说:“根本就没有想到我多少岁。要是认为不能完成的,我当然就不接受了;(否则)我接受了,我耽误他的事。”

  笔者曾经是侯先生一生中惟一的研究生。1950年9月他任清华教授时,我是化工系四年级学生。第一次见面是在化学馆201教室听他作美国化工进展的报告“旋涡床反应器研究”。到写毕业论文的时候,我选择他作我的导师,题目是“油页岩的流态化流体力学研究”。这项研究当时在国外也处于起步阶段。在侯先生指导下,我们查阅文献,利用已经报道的分析方法和结果进行分析。当时化工实验室条件很差,许多基本的仪表、设备都没有,压差计、流量计要自己用玻璃管吹制。

  1986年开始,侯祥麟连续几届担任国家发明奖励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兼化工组组长,我曾与他共事。大家公认他的特点是秉公办事,只对事不对人。一些申请人是他的部下,一些项目是他指导过的,也一视同仁,从不偏爱。另一个特点是工作认真严谨,对数据和结论的依据都要求充分证实,特别反对一些浮夸性描述,而且从不轻易给予“世界或国内领先水平”的评价。

  1996年,侯祥麟获得了“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成就奖”。他捐出50万元奖金,在中石油、中石化两个总公司和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协助下,成立了“侯祥麟基金”,奖励研究院和几所高校炼油与石油化工专业年轻教师和学生。侯先生每年都亲自参加评奖工作。每当他听到受奖人的创新性成果,看到每年受奖人的水平都有提高,非常高兴。这是他感到对祖国的进步有所促进产生的由衷喜悦。

  (摘自2008年第28期《财经》,作者为清华大学教授)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备案号:京ICP备14021735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133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冰窖口胡同2号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工程院位置图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