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
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近院士 > 院士风采
记圣捷尔吉癌症研究创新成就奖得主王振义

来源:新华网(国际频道)   发表时间:2012-03-13

【 字号   】

  新华网纽约3月6日电通讯:豁达人生处处精彩——记圣捷尔吉癌症研究创新成就奖得主王振义

 记者任海军

 精神矍铄,思维活跃,谈吐自然,这是记者对88岁高龄的第七届圣捷尔吉癌症研究创新成就奖得主王振义的第一印象。这位造福万千白血病患者、桃李满天下的医学家在回忆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时说:“我做人比较乐观,没有把得失当作最重要的。”

 上世纪80年代,在上海瑞金医院从事临床工作的王振义首次成功将全反式维甲酸应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治疗,使患者生存率明显提高。随后,王振义的学生陈竺进一步开展临床试验,验证了作为传统中药的砒霜确实对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有效。

 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两位医学家对联合使用全反式维甲酸和砒霜治疗白血病进行了临床试验,效果显著。这种联合疗法目前是全世界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标准疗法。

 取得成功并不容易。王振义年轻时曾遭遇不少困难,但正是逆境让他体会到人生百般滋味和意义所在。他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作为医生,我的信仰就是造福患者。”

 王振义身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上海血液研究所荣誉所长、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但他对名利看得很淡,非常在意培养年轻人才。

 他说:“凡是做教育的人都有一个心愿——使年轻人能够成长,掌握现代科学。我想每个老师都是这样。我没有别的特别的地方,只是带着他们一起学习,(使他们)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方向和方法,为他们多创造一些发展的机会和空间。”

 同时获奖的陈竺正是王振义的弟子之一。陈竺1978年至1981年间师从王振义攻读硕士学位。陈竺说,当时,他没有本科学历,王先生仍破格录取他为研究生。

 陈竺至今记得老师常说的话语:白血病等多种癌症的治疗很大程度上属于未知领域,不能教条式地只接受书本知识,而要尊重实践,进行创新突破,遇到风险和困难还要敢于承担责任。

 王振义对弟子的培养费尽心思。以陈竺为例,他不仅曾为这位弟子申请科研经费,还在陈竺从法国留学归来后,主动“让贤”,推荐陈竺接替他担任上海血液研究所所长。

 就在领奖的时刻,豁达的王振义也不认为自己对陈竺的成就“居功至伟”。他说,陈竺和其他弟子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一方面有国外导师的指导功劳,另一方面也靠他们个人的努力。

 王振义栽培年轻人的理念得到弟子们的传承。陈竺说,他在上海血液研究所主持工作期间,也尽可能让优秀年轻人早挑大梁。

 为科学工作奔忙,已经成为王振义的人生习惯。长年不懈地“动手动脚动脑”,使他保持年青。

 现在,他仍然坚持每周与瑞金医院临床医生一起探讨疑难杂症,查询中外文献并亲自制作PPT演示文稿,带领学生们寻找研究的突破点。他还一直在学习外语,保持思维活跃。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常常讲,手脚要勤。”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